第186章 召对争锋(下)(2 / 3)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334 字 4个月前

梁梦龙看了高务实一眼,略微迟疑了一下,问道:“请教大司农,若是今年的粮禄折算能比往年略高一些,不知……是否可行?”

高务实脸上的肌肉不自觉的抽了一抽,暗道:老梁同志,你可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全国官员俸禄若是都算粮食,折合高达近600万石。我哪怕只是上浮一成,那也加了60万石。

你以为全国米麦收了2400万石,这60万石就是小数目?你可知道我户部的开支可不只是给官员发俸禄,我还要发军饷和宗室禄米啊!

所以现在让高务实既发白银俸禄,又支持辽东再开新战,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因此高务实提出了一个变通之策,他笑了笑,道:“王阁老,实不相瞒,以太仓存银而言,若要辽东再战而官俸取消杂折,自然是绝无可能。不过,若百官愿意暂以米粮折算取代杂折,则此事仍有可为。”

“米粮折算?”王锡爵微微蹙眉,然后又摇了摇头:“如今百官对取消折算翘首以盼,大司农忽然又把杂折换做米粮……这恐怕不太好吧?”

好肯定是不好,不少官员可能会觉得白指望了,完全是空欢喜一场。这种先给希望,又浇灭希望的做法,搞不好会让很多人对高务实严重不满,认为他说话不算数。

朱翊钧听了也有些迟疑起来,但他对高务实的理财能力一贯极为信任,既然高务实都说办不到,那想必就是真的办不到了。

高务实当时回答朱应桢说大明“石高”约二十亿。这话显然只是按照大明全国耕地面积与全国平均亩产来说的,他回避了实际征收的田赋有多少这个问题,因此朱应桢放肆取笑日本蕞尔小国,只及大明百一。

实际上,日本此时的田赋税率远高于大明十倍以上,实际征收更比大明靠谱得多,大明朝的什么隐田、飞寄等偷税漏税项目在日本基本没有,所以日本此刻的财力其实并不比大明差到哪去,要不然他们全国那五十五万常备军就只能喝风拉烟了。

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先是因为宗室问题启动了开藩禁计划,户部要为很多远支宗室“一次性买断”出钱,这已经是压力巨大了。

紧接着打了西北平叛之战,虽然高务实费尽心机打了一次“短平快”战役,但毕竟除了他本人率领的“中央军”之外,西北及周边各地的军力调动、作战也是要花钱的,如此一来户部、兵部又得亏进去一大笔。

兵部花掉的部分本来和户部没关系,但现在高务实既然要收拢财权,那么兵部的账也就只能一起接手,于是负担也得转移到户部头上。

想到这里,哪怕是九五至尊也不得不泄气,面露失望之色,喃喃道:“想不到此事这般难办,这却如何是好?”

高务实估摸着可能是最近几年大明战争胜利的次数太多,朱翊钧的心气都养高了。努尔哈赤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皇帝的心理底线,已经让朱翊钧恨不得马上教训他一顿,所以才会有如此表现。

不过这事没办法啊,银子就只有这么多银子,要保证开藩禁和收拢财权两大计划顺利推进,有些事就不能不进行折中。

此时,梁梦龙忽然朝朱翊钧拱了拱手,道:“皇上,臣有一言,不知……”

“梁卿既有话,但说无妨。”朱翊钧没等他说完便接口道。

再往后就是辽北之战,这次花的钱倒不算很多,但毕竟是冬天出兵,消耗的粮食、冬装等物资却不是张口就能来的,现在户部还在想法子给辽东补上这次的“透支”,而这也要花钱。

更糟糕的是,高务实推出的取消官员俸禄折算计划,由于各种杂七杂八的折算都没了,只有粮食布帛还暂时保留,因此今年年底的这笔俸禄开支,银两部分也比往年高得多。

那么,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大明朝到底需要多少官俸?

答案是:全国文武官员一共合计28963人的俸禄为5966378石,若以米价每石六钱银子计算而全部折银,则全年所需官俸即高达358万两白银。

也就是说,太仓存银哪怕这一年原封未动,也给不出来,更何况之前已经花掉了绝大部分。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