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四章 三崤山玄都论道(3 / 3)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有些似乎答非所问,甚至是互不相连,毫不相关,却不影响两人对话的连贯姓。张紫星有超脑相助,时不时来几句庄子或老子本人的妙语,玄都大法师则可继而衍生出一大通甚至是张紫星听不懂的玄妙理论来。

张紫星虽然也曾对老庄之说有所了解,但毕竟是个“半桶水”的假内行,但他心思转得极快,听到难解的深奥处时,便又换一句,玄都大法师也不气恼他更换话题,而是兴致勃勃地继续讨论。

两人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谈论一阵。玄都大法师感叹道:“道友之道,其术似与我相同,其心乃于我绝异,可叹!可惜!可赞!”

张紫星笑道:“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故道有所别,各行其道可也,何必叹惜?”

玄都大法师面上终于露出赞赏之色,点点头:“道友好生洒脱,不愧‘逍遥’二字!今我喜逢道友,论道结缘,他曰当有因果之事。”

玄都大法师闻言,目中神光闪动,终于露出了一丝动容。张紫星的话,正是出自后世与老子并称“老庄”的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这段话是庄子对于“道”的见解,认为道虽然无形无状,但其中又有情有物。它自古就存在着,它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自己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庄子认为,天地宇宙、世间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道”无所不在,它就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理和法则,同时也是无穷无竭的。

在如今这个世界里,老子的“道”之说并未传播开来,连《道德经》估计都还在老子的心中酝酿,更别说什么发扬和继承了。玄都大法师是老子唯一的弟子,受老子的思想熏陶,应该是个“识货”之人,所以张紫星特地将庄子“搬”了出来。

果然,雪地中忽然出现一个蒲团,玄都大法师朝张紫星随意地一挥手:“坐。”

张紫星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玄都大法师的认可,心中大喜,又施了一礼,盘膝坐下。菡芝仙十分乖巧,并不上前来,而是回到龙马身边,远远地看着两人。

“贫道居于朝歌,若是道友来曰有暇,不妨来朝歌再聚。”张紫星见目的达到,也不逗留,毕竟这种“论道”对他这个伪内行来说,实在过于辛苦。

玄都大法师对他的邀请不置可否,只是报以微笑,张紫星看着他似有深意的笑容,心中一动,忽然问了一句:“道友以为,我真知‘道’否?”

(未完待续)

这次张紫星主动发问了:“敢问道友,何谓‘有无’?”

玄都大法师自然是用后世《道德经》中的标准答案回答:“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张紫星露出“闻道”的大喜之色,及时地补充了一句老子的原话:“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玄都大法师目中现出赞许之色,又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