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1章 死局(2 / 2)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1785 字 2个月前

——

杨修将贡品献给了天子,但他并没有此偃旗息鼓。他一边将南阳送来的报纸、传单四处发放,一边写章为孙策鼓吹。内容很简单,一是孙策的新政内容,一是孙策所受的委屈。

孙策在关东行新政,天子、荀彧在关效仿,但效仿是效仿,不可避免的会走形,真正了解孙策新政主旨的人并不多,甚至连一些官员都不太清楚,还以为孙策的新政是夺取世家的土地,重视工商、屯田,一切为谋利为目的。杨修以过来人的身份作解说孙策的新政,指出孙策不仅仅谋利,或者说,谋利只是基础手段,是解决土地兼并的办法,维持社会稳定的前提,在此基础,他有着更为高远的目标,他要让每一个人都有尊严的活着,所以他才会不惜重金的开设学堂,让普通百姓也能读书识字。

吴王为万民谋福利,但他的步伐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拖住了后腿。这些人遍布朝野,互相勾结,一边偷偷的学习吴王的做法,为自己谋利,一边污蔑、歪曲吴王的新政,左右朝廷耳目,为逆臣袁绍饰功讳过,为屠城的罪人提供掩护,指鹿为马,欺骗世人,并不惜挑起战争,攻击吴王,将天下百姓都推入水深火热之,有衣不能穿,有米不能食,做牛做马,只为实现他们的个人私利。

杨修的笔一流,说的又都是事实,所谓理直则气壮,迅速在长安形成的影响力,两篇章一出,长安哄动,立刻有印书坊找门来,要求为杨修提供刻印服务,不仅不收他钱,还给他润笔,一字十钱。

杨修眨眨眼睛,似笑非笑。“天子不肯禅让,却愿意做傀儡?”

“不是傀儡。”荀彧纠正道:“是垂拱而治。”

“这是你的想法,还是天子的意思?”

荀彧沉默了很久。“我的,但是我觉得天子有可能会答应。如果你我共力,未尝……”

杨修摇了摇头,收起笑容,神情严肃。“若兄,你自己也清楚这不太可能。算天子勉强答应了也是权宜之计,一旦有机会,他还是会将大权夺回去。他想做孝桓帝,吴王却不想做梁冀。如果吴王只是梁冀之辈也罢了,偏偏他还是你说的天纵之才,要谋的不是一家一姓之功业,而是功在千秋的大业,岂能因一时之仁而半途而废?算他愿意,我也不肯,张相、虞相也不肯。你如果真为陛下着想,我建议你还是劝他禅让较好,大家安心。”

为了能赶工期,印书坊的工匠发挥了聪明才智,他们将版面变窄,一版只有三五列,一篇章可以分成十几块版,由十几个工匠同时刻版,然后拼在一起印刷,大大提高了刻版的效率。当日写,当日刻,第二天一早能售卖。在孔融、祢衡还没想好该怎么写批判章的时候,杨修的章已经传遍长安,甚至开始向三辅扩张,与他合作的印书坊名声大噪,立刻有人跟进,报纸这种新生事物一下子在关推广开来。

可以说,杨修一个人奠定了关的报业根基,当之无愧的拓荒者。

天子深居宫,不知道外面的情报,等刘晔拿着杨修的章向他汇报时,再想控制已经迟了,强行禁止只会让人觉得朝廷心虚理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党锢之祸殷鉴不远。

天子勃然大怒,命令孔融、祢衡加快速度,赶紧写章反驳,不能让杨修一个人说话。刘晔说,孔融、祢衡再快,恐怕也快不过杨修,与其你写你的,我写我的,在纸面交锋,不如让他们面对面的辩论一次,然后形成字,印行天下,以正视听。

天子如梦初醒,立刻同意了刘晔的建议,只是提出一条:务必要请杨入京。

他顿了顿,又道:“与其相信天子,我更愿意相信吴王。我可以向你保证,只要天子愿意禅让,刘氏血食不绝。既然吴王能封袁耀为王,想来不会吝惜陛下一郡。”

“封袁耀为王?”

杨修郑重地点点头,却不多做解释。他从袁权口得到这个消息,答应了袁权不会外传,自然不会轻易告诉荀彧消息来源。荀彧也没有再问。他相信杨修,也知道杨修为什么这么死心塌地的为孙策效力,想策反他是绝无可能。

但天子也是什么都可能答应,唯独不可能答应禅让。维持祖宗的基业,已经成了他的执念。

这是一个死局。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