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8章 新义利说(3 / 4)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3598 字 3个月前

顾劭笑道“大王所言甚是。”他抬头看看孙策,又道“久闻大王明辨是非,不以权势迫人,今日一见,果然如此。有明君如此,乃我等之幸,天下之幸。”

“然”众人齐声附和。

孙策转向四周。“诸君有异议否”

众人互相看看,各自摇头,有人出声表示赞同顾劭的意见。这也正常,顾劭所说的本来就是大家都认可的义利观,不管是不是儒生,都这个观点都不会有什么异议。

孙策摇摇头。“恕孤学识浅薄,不敢苟同。”

“请大王指教。”顾劭不卑不亢,拱手施礼,眼中却有几分兴奋。他不怕孙策有异议,就怕孙策没异议。有异议才有争论,有争论才能有所启迪,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公私、大小,本是相对而言,不可截然而别,自然也不能凡大公则义,小私则不义。譬如吴郡顾氏,种族繁盛,户口数百。于国而言,顾氏是小是私。于你顾孝则而言,顾氏是大是公。那顾氏之利是公是私,是大是小总不能说顾氏之利忽而义,忽而不义。”

孙策含笑点头,缓声道“方才听陆公说义利,意犹未尽,正当与诸君切磋。不过孤本武者,读书有限,怕是不能像陆公一样引经据典,文采斐然,浅陋之处还望诸君莫笑。”

陆康抚着胡须,朗声笑道“大王谦虚了,老臣无地自容。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所论者道也,书与言皆是枝末。大王虽不擅经籍,却能直指道之本原,非老臣能及。我郡学师生平日里诵读经籍,潜心向学,今日正欲闻大王武者之言,摧锋折锐,直指要害,击破藩篱,以期有所进益,开一新天地。”

“然”众人再次喝采。

“惭愧,惭愧。”孙策拱手四顾,含笑道“诸君期望太厚,孤可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比当年面对袁绍的十万大军还要紧张些。”

众人再次大笑。有人高声喊道“河北伧夫,如何当得我江东精锐。大王今日所对皆是江东才俊,自当比官渡时更用心方可。”

顾劭心中忐忑。孙策特意提到吴郡顾氏家大业大,是无心之言,还是别有所指不过他很快冷静下来,反问道“依大王之见,则公利、大利反为不义,私利、小利反为义”

“孤可没这么说。”孙策指指顾劭,笑道“你这是欲加之罪。”

众人失笑。顾劭也笑着拱拱手。“小子不敢。”

孙策收起笑容。“这其实是一个逻辑问题,孤言并非大公皆义,小私皆不义,只是说大公有义有不义,小私亦然,并非如孝则所言。义与不义,不在公与私、大与小,而在合不合义之规则。合乎规则则义,不合规则则不义。正如孝则与孤辩论,既不能因为孤是吴王便对,孝则是布衣便错,也不能因为孤是吴王便错,孝则是布衣便对。对与错,只在对错自身,不在孤与孝则谁是吴王,谁是布衣。”

他顿了顿,转头问顾劭道“孝则以为然否”

孙策忍俊不笑。江东子弟如今很狂啊,简直是目无余子。这还是看在王后出自汝南袁氏的份上,要不然骂的就不仅是河北人,豫州人也要躺枪。

笑了一阵,孙策转身顾劭。“敢问孝则,义与利孰为本”

顾劭倒是坦然,脱口而出。“利为本。人非利不存,家非利不兴,国非利不强。”

孙策赞赏地点点头。“义于利何如”

“义者,于利有所别,合于义者,乃是公利、大利,义之利。不合于义者,乃是小利、私利,不义之利。君子当取义之利,舍不义之利。”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