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元代帝王墓葬(3 / 3)

宝瞳 东人 1918 字 4个月前

而宋徽宗的书法和画作,拿到现在可是个顶个的一级文物,好一些的几乎都算国宝了。

当然,就算刘东再可惜,面对一堆灰尘也是回天乏力了!

舍利元光虽然神奇,但到底不是万能的!

平复了一下心情,把中室里有价值的陪葬品搜罗了一下后,刘东顺着墓道朝后室走去。作为存放墓主棺椁的主墓室,防御设施要比前室和中室更多一些。虽然没有陷阱,但在中室与后室之间,一道厚实的汉白玉石门拦住刘东的去路。

而且,这道沉重的石门后面,还使用了中国帝王墓葬中常用的‘自来石’装置。

最中间的,就是头戴笠子帽,耳畔垂着两条发辫,身穿黄色‘质孙服’,腰扎金带,端坐在龙椅上的元代皇帝形象。

而在他的下首则是形象各异,但同时穿黄色衣服的朝臣百官。

这也是元朝服饰的特殊之处,在元代大宴活动中,天子百官要穿统一颜色的服装,称为“质孙服”,也称‘一色衣’!

除了皇帝和百官,在这幅壁画上,还出现了舞女、太监和侍者的形象,不过这些人地位卑贱,所以比起皇帝和百官,在形象上要小了很多。

除了壁画,中室自然也少不了陪葬品。

所谓的‘自来石’就是一根坚硬的石条而已。

解释起来也简单,一般来说,在开凿墓室的时候,工匠们会先将石门门轴的上下端制作成球状,又在两扇石门中间齐门缝的相同部位,雕凿出一个表面突起的槽,然后再在门内中轴线不远的石铺地面上,凿出一个前浅后深的槽来。

关闭石门前,人们先将那根有相当宽度的石条,放在地面的凹槽内,并慢慢让其前倾,使之与石门接触。

当人们从地宫中撤出后,石条借助其本身倾斜的压力和门轴轴端的“滚珠”作用,自动地推着石门关闭,直到它的顶端落在两肩石门的那个凸槽内。这时,谁若要从外面将石门推开,也只能是痴心妄想了。

听着好像很简单,但是在现代科技看来如此不值钱的东西,在古代那种生产力不发达的蒙昧时代,确是蕴含着工匠们聪明才智和对诸多科学原理巧妙运用的伟大发明。(未完待续。)

不过,除了十几箱黄金白银,以及一部分珠宝还算是不错的收获之外,其他绫罗绸缎什么的都已经腐朽了。就算是刘东的舍利元光都难以修复完整。

“真是可惜了!”

看着几个箱子中已经快腐化成灰的书籍和画卷,刘东忍不住叹了口气。

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在幼年时,便随南人学者郑深,学习《孝经》等儒家经典。

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尤其偏爱宋徽宗的瘦金体,曾经收藏了不少有宋时期的名家手迹。想来这几箱子已经腐化成灰的故纸堆中应该有宋徽宗的手迹。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