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谁是黄雀(3 / 3)

官神 何常在 3038 字 4个月前

如果夏想拿他是冯旭光亲叔叔的隐私,有意或无意求他帮忙,他就算不高兴,看在冯旭光的面子上,也会答应。但夏想从来没有,从来没有觉得他掌握了领导的隐私,就有了仗势一样。而且夏想还有意无意总是不愿意开口求他办事,为的是什么?

以前马万正总觉得夏想是在心理疏远他,今天听李丁山一番话,终于恍然大悟,才明白夏想为什么很少主动向开口,就是他不想让自己觉得产生误解,以为他在拿一些事情向他讨价还价。

马万正感慨万千。

(未完待续)

“不管是在坝县,还是在安县,我取得的政绩也好,在和政敌斗争中占据上风也好,其中都有小夏一半以上的功劳,甚至可以说,都是小夏在帮我出谋划策,我才能一步步走过难关,走到今天……”李丁山伸手一拍夏想的肩膀,“来,小夏,我敬你一杯!”

夏想一直站在李丁山身边,态度十分恭谨,他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有丝毫的得意,在眼前这些在官场中沉浮了几十年的老官场面前,他必须时刻保持着谦逊的态度。李丁山高抬自己是他的事情,自己如果因为别人的高抬而洋洋自得,就是自己的浮躁了。

夏想举起杯中酒,一饮而尽,说道:“李秘书长,您真的是说了太多的醉话。不说了,来,我先干为敬。以前在您身边,我的所作所为都是一个下属应该做的一切,您是当我是朋友,没有当我是手下,才觉得我干了一点什么,其实也没有什么,全是份内之事。”

马万正深深地看了夏想一眼,又长出了一口气,想起一直以来夏想替他保守着他和冯旭光之间的秘密,这么长时间来,从来没有任何风声传出,不用说,夏想的人品绝对可靠。

再联想到刚才李丁山亲口说出的一切,才知道原来在一开始还发生了这么多难以置信的事情。明着说李丁山是夏想进入官场的领路人,还不如说正是因为夏想的周旋,才有了李丁山的今天。

高海闭了嘴,他是不想让李丁山失态,毕竟当着两个副省长和一个市委书记的面,唯恐给他们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不过多年的交往他也清楚李丁山的脾气,在随意中又有一种顽强的固执。

李丁山继续说道。

“你们也许不知道,当年我一心想要经商,失败了,败得很惨,我就想要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谁的话也不听。当时朝度劝我去从政,我不听,认为扔下一个烂摊子就走,太没面子。而且我也认为,我的液晶大屏幕项目大有前景,肯定可以成功。也就是在我雄心壮志认为可以大展宏图的时候,小夏却委婉地向我提出,液晶屏幕的市场堪忧……”

尽管李丁山醉眼迷离,说话的时候醉态流露,但所有人都知道,官场上的人都善于伪装,平常将自己深深地埋藏在面具之下,从来不会露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因为最真实的自己,就是最软弱的自己,谁将自己真实和软弱的一面暴露在外人面前,就等于让别人抓住了自己的缺点。

众人都心中震惊,李丁山如果不是对夏想怀有深深的感激之心,绝不会借机说出心里话。

实际上甚至可以说,是夏想在幕后造就了今天的李丁山。

马万正怦然心惊。

他一直认为夏想借势打力,先是借李丁山,随后借陈风,眼下又是宋朝度,当然,还有曹永国,没想到,李丁山亲口说出,是夏想在幕后帮他走到了今天,而且在李丁山初入官场之时,还有一段曲折离奇的经历!

马万正完全相信李丁山所说的话可不是什么醉话,而是实打实的心里话。夏想能将此事一直隐瞒不说,一方面证明了他品行可靠,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说明了夏想的为人,踏实、诚恳,并且从来不居功。

不居功是官场中人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哪个领导不喜欢埋头苦干的下属?但真正的聪明的领导,谁又会不赏识有能力有才华同时又谦逊的手下?夏想的聪明之处就在于,该是他的,他会争取。不该是他的,他肯定不会说出来。关键还有一点,不管领导多么赏识他,该他得的和不该他得的,只要领导不说,他从来不要!

“一开始我并不认同小夏的看法,认为他太年轻,怎么会有长远的目光?但他不急不躁,一点点为我分析市场前景,同时,又将现实中各种不利的因素结合起来,让我逐渐改变了看法,慢慢地接受了失败的现实,最终痛下决心,换一个方式去活出更精彩的人生。正好朝度还在力劝我从政,于是我就和小夏一起去了坝县,开始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包括马万正在内,所有人都无比震惊地看着夏想。

夏想也没想到李丁山醉酒之下,会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出当年的往事,心里也是感慨不已。转眼间,三年多过去了,李丁山也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媒体人和经理,而是现在稳重、老成的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他成熟了许多,也经历了许多,更改变了许多,不过没有改变的,还是骨子里的文人气节和文人风骨。

所以才有了今天借酒说出心声的一出。

夏想想劝他,想了想,还是没有开口。他也知道李丁山有些话憋在心中很久了,不让他说出来,他会难受。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