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上任,一出大戏(3 / 3)

官神 何常在 3014 字 4个月前

下午,梅升平和艾成文进行了例行谈话之后,就离开了郎市。临走时,艾成文、古向国及郎市一干常委,全部出来送行。原本以为总算事情得以顺利完成,不想送行时,又出现了一点小意外!

(未完待续)

但现阶段如果并入京城,至少能让郎市的地皮和房价坐地升值一倍以上!如此一来,艾成文和古向国就可以唾手可得一笔政绩,地皮和房价的坐地升值至少可以让gdp提升数个百分点。

当然还更有政治上的好处自不用说,只不过燕省不放手郎市,郎市就注定无法脱离省委的控制。所以就以夏想最现实的想法是,郎市的发展,应该脚踏实地了。

至于如何更好地脚踏实地,不再好高骛远,估计他和艾成文、古向国之间,还会有巨大的分岐。

会议的过程乏善可陈,但又必须按照程序走完每一个环节。会后,郎市市委照例举行欢迎宴会,宴请梅升平和邱绪峰,也算是夏想的欢迎宴会。

作为即将上任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想在市委之中的排名比较靠前,而且还算是手握实权的人物之一,不容小觑。

郎市市委大院新落成不久,是艾成文上任以后在旧址上重新扩建而成,不但面积增大了不少,也新添了许多现代化的设施,比起燕市市委,还是漂亮不少。

会议室内的设备也很先进,比起下马区还要好一些。下马区是新成立的区,而且因为转让土地,也算比较富裕,但在购置办公设施时,夏想也没有郎市市委奢侈。

夏想可是识货之人,不管是办公家具,还是配套的音响,甚至还有投影仪,液晶屏,全是知名品牌,价值不菲,而且装修风格也颇为高档,比燕市明显高出一个档次。

他心里明白,郎市不但眼光紧盯京城,就是一个会议室的装修,也要跟紧京城的步伐,以显示出高出燕省水平的不同之处。

恐怕在艾成文和古向国的心中,巴不得大京城经济圈提上曰程之后,京城再重提划归郎市之事。到时郎市如果能如愿以偿成为京城的一个新区,不但郎市可以获得京城的大量投资和资源,而且作为京城和燕省交界的前沿,拥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郎市就可以背靠京城的大树,周旋在燕省和津城之间,左右逢源。

当然,梅升平的面子才是最大,作为对各地市一二把手拥有直接考核和评定权的省委组织部长,就算艾成文和古向国再自恃京城有后台,也必须给够梅升平面子。否则梅升平一不高兴,非要将他们卡死在燕省的话,他们也只能低头。

也听说过梅升平有时连省委书记面子都不卖的艾成文和古向国两人,很清楚以梅升平的实力,就算不能拿他们怎样,但在任期内将他们死死卡在燕省之内,还不在话下。

欢迎宴会热闹而热烈,达到了所有人预期的效果。官场上本来就是花花桥子众人抬,场面上的事情,谁也不会去落别人的面子。你给别人面子,别人才会给你面子。

不过宴会上夏想的面子最大,不少人都轮流向夏想敬酒,毕竟是市委常委、政斧班子的二号人物,大权在握,先认识一下也是好事。再有能惊动省委组织部长和市委组织部长双双陪同的人,如果说他没有来历,没有后台,打死都没人信。

不过还是不少人对夏想的年轻感到吃惊,分明还是一个连胡子都不怎么长的小伙子,怎么就是常务副市长了?许多混了一辈子才混到副厅的常委,对比夏想不到30岁的年纪,才知道原来自己以前还真是白活了。

对于现在郎市的处境,夏想心中也多少有点想法,站在郎市立场上,划归了京城之后,确实利益要比现在大上许多。现在郎市在省委的心目之中,有点疏远,一直担心总有一天会顶不住压力被京城要走,因此许多重大的投资项目,都不会落到郎市的头上。

而京城也是出于同样的顾忌,有许多不错的项目拿到郎市来正好,包括津城也有许多项目可以投到郎市,但京城是怕引起燕省的反弹,而轻易不敢投资。

津城更是担心郎市的定位不明确,如果郎市是燕省的郎市还好说,有地皮价格和廉价劳力上面的优势,万一划归了京城,肯定会地皮飞涨,劳动力再按京城的政策执行最低标准的话,比燕省高了一大截,是否划归京城,就意味着成本是否还有优势。

说白了,郎市虽然一心向京城,奈何京城除了在政治上回应之外,经济上的照顾还真的不多。再有津城不敢投资,燕省又选择姓忽视,郎市虽然地理位置优越,却基本上成了三不管地带。

郎市划归京城的好处,夏想不愿深入设想,他很清楚,在他重生之时,郎市还是燕省的郎市,而且根据当时的形势判断,郎市划归京城的可能越来越小。虽然从郎市到京城也通了公交车,全长80多公里,票价11元,但郎市已经奠定了燕省的桥头堡的作用,划归京城的提议,再也无人提起。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