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初醒十(1 / 2)

苍山落日 那西河 1811 字 2个月前

秋日的山林色彩斑斓,山坡上的草地依旧翠绿,山桃枝叶已泛出淡淡的红色,桦树林、白杨树林则一片金黄。天空湛蓝,无一丝云彩,水洗过一般干净,只对面山峦的半腰上玉带般地缠绕着一圈白雾,似凝脂一样纹丝不动。山风迎面吹来,有些凉,却教人更加清爽。

我仰面朝天躺在干草窝里,右手边伏卧着王木头,左手边紧靠着的是妮儿姐。远处是王七带着全村的男人埋伏成半圆圈,今天是一年一次的秋猎,目标是野猪。

相距十步持剑相对而立的母女脸色凝重,像是两个宿敌狭路相逢,王娅说道:“攻,使出全力。”

一直以来,我眼中的剑是将军、游侠的佩饰,是王公贵族、文人雅士用以把玩欣赏、展现权柄的器物,是身份的像征。我心里的剑是文雅、高贵、卓而不群的乐器,如同笙箫、胡琴、鼓瑟一般,而不是上阵杀敌的兵刃。

妮儿姐简单、直接、疾速的攻击王娅,挑、刺、划、抹,出手很辣,剑锋总是指向王娅最易受到攻击的部位,动作不像舞剑那样优美、灵动,甚至有些别扭,王娅挡、格、闪、跃,极力躲过攻击,妮儿姐剑尖贴上王娅的前胸时,王娅的剑锋搭在了她的颈部,打斗戛然而止。

那晚,王娅和妮儿姐用手中的剑颠覆了我的认知。

我的练习对像当然是妮儿姐,刚开始走不了一个照面,只一近身,要么被她打翻,要么剑脱手飞出,能往来反复七八个来回落败,已是在三个月以后。每次对练结束,妮儿姐就打来热水给我擦洗,仔细察看有没有伤到什么地方,一脸的怜惜,每每这个时候,王娅总会摇头叹息。

相比京城的血雨腥风,这儿是风和日丽。

开春后,天气日渐转暖,从王娅家到山湾开阔处的小径两侧,绿竹枝繁叶茂,愈发地苍翠,洼地处的温泉不再散发浓雾,清澈的能一眼看清泉水冒出时带起的细沙,那儿成了我读书的好地方,每到午后,妮儿姐就会将一张坐榻、一张小桌,一壶茶摆在温泉旁的柳树下,待我放下怀抱里的纸张笔墨,翻开书读出声来,她就悄然离开。

空旷的山野树林间,偶有叫不上名字的鸟滑过,留下几声清脆而又孤单的鸣叫,一股潮湿柔和的暖风抚过我脸颊,在树枝上、竹叶间沙沙作响,只要我的读书声一停,四下里就静的出奇,仿佛天地万物都停了下来,我喜欢这静,静的叫人入迷、沉醉。

《左传》、《论语》这两本书我能全文背诵,尽管是囫囵吞枣、不知所云。

夏收到了,王七带着全村人立在地头,大吼一声:“开镰喽。”村人排成一列半蹲在地头开始收割小麦,看到村人轻松地割下小麦,我也想试试,王木头说:“这个你干不了,看着简单,其实不比上阵打仗轻松,跟着我收拢,把撒在地里的麦穗拾掇到一块儿就行。”我刚要跳进地里,妮儿姐拉住我:“不许下地,带你来只是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就行,我可不想让你变成粗卑的庄稼汉。”说着话对王木头直翻白眼。

妮儿姐说的话我不敢违抗,乖乖蹲在草地上,拔根青草的嫩芽儿咀嚼着,嘟囔一句:“打猎可以,喂马也行,学学收庄稼咋就不行了。”

“傻弟弟,不一样,那是雅事。”我想不出打猎、喂马雅在哪儿,也不想再争辩。

随着村人一拱一拱地起伏,镰刀很有节奏地挥舞,成片的麦子被放倒,我无聊的摆弄手里的青草,妮儿姐说:“别着急,一会儿让你看个好玩的物件。”她让王木头割下一大把青草,捋顺后编结到一起,三两下就编出个马头,我不再觉得无聊,盯着她舞动的手指,不一会儿,一匹绿色的马捧在我手里。

太阳刚升到树稍,王七就吆喝大家收工回家,王妮儿拍了拍我后背说:“回家,收工了,”“这么早。”我有些奇怪,“不懂了吧,一则正午太热,人会中暑,二则麦粒会脱落,你看,就是这样。”妮儿姐揪下一个麦穗使劲摇晃,麦粒随即飞出。

当然,我说的风和日丽不仅是天气,还有人和事。

每天上午照例到场院里清理卫生、洗刷牲畜,我不仅学会了使用铁叉、铲子、扫帚,还能熟练地给王木头往铡刀下喂草,连驼背三叔都会时不时地夸赞“看人李公子,闷声不响地干活,有板有眼,干啥像啥,粗看着柔柔弱弱,其实人有内秀。”

他是除我母亲之外第一个夸赞我的人。

夜幕降临,是我的习武时间。

王娅第一次教我使剑时说:“怡儿,你现在开始练剑年岁是大了点,筋骨已经长结实,剑舞是不能练了,学一些击杀、护身的很招吧,不能告诉任何人你的剑技是从我这儿学的。世人只知道公孙大娘剑舞冠绝天下,却不知她老人家也是仗剑杀人的侠客,我也不想让人知道,记住啊。你姐打会走路就修习剑法,剑技已不在我之下,你先看看我母女俩的搏杀技。”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