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唇亡齿寒(2 / 3)

春秋我为王 七月新番 2229 字 3个月前

首先,中都是联接曲阜和西鄙的必经之路,郓城才刚刚拿下不久,局势未稳,而且还是盗跖的第一目标。若是放任中都沦陷,那么大野泽北的涂道将不再能安全通行,获得中都钱粮的群盗甚至会再次反扑郓城。

其次。现如今赵无恤的手下有不少孔门弟子效命,子贡、冉求、公西华。还有渐渐开始对他有了敬仰之心的子路,此外还有宰予等。都是一时之选,当今世上不可多得的人才。据赵无恤观察,这些早期的儒家人鱼龙混杂,有无法大用的空谈仁德之辈,可也有不少做实事的人,救中都,对于收拢这批人的心有益无害。

更何况,孔子手下三个知兵事的弟子,冉求擅长战阵之法当为第一,子路勇冠三军当排第二,年轻的樊迟以往常常跟着冉求打下手,可为第三。但如今冉求子路在赵无恤身边,樊迟则因为父丧回了乡,中都的军务大梁,就得孔子一个人来扛了。

虽然孔子号称知兵,但他的这项才能在历史上却没怎么体现,所以赵无恤对此持怀疑态度,说不准只是个理论派罢?

“下臣已经将虎司马的话带到,接下来的话我是以夫子之徒的身份说的,我辅佐夫子处理过中都军政,知道那儿城垣低矮,兵卒稀少,恐怕不能坚持太久,还请大夫救救中都!”

冉求比子路想的深。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再拜稽首,连带子路也头一次向赵无恤弯了腰:

“方才是由莽撞了。我一人之力无法敌数千盗寇,请大夫救救夫子!”

但比起周边的郓城等地来说,中都算是民众勉强温饱的一处了,在群盗看来,一定颇有余粮,可以好好劫掠一番,以助他们渡过寒冬,所以才会在攻郓城无果后转而东进。

无恤又问:“你离开时,中都邑情势如何?”

冉求道:“盗寇已经扫荡了邑外的野地和庐舍,正开始砍伐树木蚁附攻城,城头有师兄弟在组织邑民抵抗,群盗数量太多,漫山遍野都是,所以我不敢靠太近,里面的人也出不来,只知道外郭大旗尚在!”

“城郭安好,夫子无恙,这便好,这便好。”

子路微微松了口气,赵无恤则沉吟片刻后说道:

这个中年莽汉发起愣来。任赵无恤搀扶也不起身。

局面有些被动,赵无恤思量片刻后,便表现出一副义之所在,千万人吾往矣的样子:

“俗言道:寇不可也就是说不能对入寇者掉以轻心,当年虞国大夫宫之奇说过‘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这就是郓城和中都的关系。中都,郓城之表也。中都若是有失,郓城一定会随之遭祸。何况孔子遇险,我与他虽然相识才两月,却早已神交已久,焉有不救之理?你们的请求我答应了,二子先起来说话。”

子路和冉求大喜,他们却不知道,短短的数息时间里,赵无恤思量了许多事情。

在赵无恤的记忆里,历史上盗跖似乎还真和孔子有点交集。却不清楚是什么时候,也可能受到了后世人的篡改和编造,早已失去了原貌。但现如今。盗跖猛攻中都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救与不救孔子,他心里是有一个利害的计较的。

“孔子教导你二人军阵之事,也颇为知兵,抵御群盗应该不在话下……”

话虽如此,但赵无恤却明白,中都的形势恐怕不容乐观。

也是他两个多月前的预言不幸言中,孔子遇到粮食危机时采取的自卸武装这一办法,果然种出了一个恶果来。

子贡曾向孔子问过政,孔子言,足食,足兵,此外还要有人民的信任才可以。子贡又问,如果只能留二,那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第一个选择就是:去兵。

孔子解散邑兵,以府库中的兵器甲胄为质向邻邑借贷粟米,若是在和平的年代本无可厚非,但如今是乱世,无兵卒则不能保小民性命安危,中都的守备恐怕比郓城虚弱多了。如今看来,这盗跖还真是个机会主义者,目光极其毒辣,一口咬中了中都的软肋。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