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章:赶超欧美的节奏(3 / 5)

大豆也没有什么国家大规模种植,也就只有中国发展大豆种植业。

而石油出口方面。中美双方正打着激烈的价格战,这年头没有什么石油紧缺问题,双方只是把石油当成普通商品来卖。有利润就行。

因此价格战打得很厉害,不过美国的石油工业不如中国先进,生产成本也更高,加上中国在远洋油轮方面造得更大,价格压得比美国石油更低,双方在石油市场上的争夺之激烈,战后一开始就达到了白热化阶段。

所以欧洲的经济复苏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英国。德国的工业复苏前景是最好的,一点不像是战败国。

中华民国除了占据了亚洲国际市场,还在美洲、加拿大也占据了不少商品市场,和美国基本上形成了焦灼的拉锯战。

在激烈的海外市场竞争中,中华民国华东商会发挥出了强大的统筹指挥的能力,每一个能参与其中的民族资本商人,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被调动起来。

在那些劣势产业,则充分动员科研人员、工人的积极性,对技术进行创新。财团持续监控市场,统计各种国际市场数据,以及时调整商品价格,整个商会精诚团结,政府、军队密切配合,随时调整政策。

农业产品出口方面,中华民国占据了很大的优势,特别是粮食生产,基本上把美国给完爆了。

随着中华民国的合金冶炼产业的发展,欧洲战后基本上都是从中国进口这类产品,美国同样也在进口。

在这个产业的起步上,中国已经抢得先机。

在普通钢铁的国际国际方面,主要还是被美国把持,但是国际钢铁市场并不是很大,排除中国之外,顶多也就是一千多万吨。甚至还没有那么多。

等中国的普通钢铁产业规模到达一定程度后,随便搞搞出口就能把美国钢铁出口碾压了。

毕竟美国此时的钢铁产业。也就只有四千万吨的产量,而中国的钢铁产量已经疯狂的扩充到了1亿吨的规模。

粮食生产方面,中国已经普及大型农业机械了,粮食生产已经全部用机械化进行生产,加上中华民国在作物品种的培育上投入了最多的资源。

中国的粮食生产成本之低,甚至都出口到美国去了。各国小麦生产在此时还算好的了。随着中国将中亚行政区开发出来,那里将产出大量的小麦。

中华民国向世界销售粮食,基本上把美国的粮食出口给灭绝了。

但在经济作物生产上,中国棉花、大豆、橡胶更是横扫国际市场,其中橡胶、大豆是每一个欧洲国家都要进口的。

这年头欧美还没有什么合成橡胶产业,天然橡胶的产量又不过大,因此从中国进口橡胶成为了每一个工业国家的选择。

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太大了,现在又在搞泡沫经济,各种建设项目在全国到处都是,对钢铁的消耗实在太恐怖了,因此中华民国在这样庞大的产钢数量的情况下还在进口钢铁。

英国除了一个钢铁之外,其他的商品基本上都扑了。

法国相比英国来说要好得多,法国毕竟是大陆国家,并不像之前的英国那样,可以毫无技术的搞钱,因此法国的工业相比英国要先进一些,但是法国的商品基本上扑了不少。

战后的国际市场,是中华民国与美国的天下,欧洲能生产的工业产品,这两个超级大怪兽也都可以生产。

也就是德国、瑞典这些欧洲国家在精密制造业上有些优势。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