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章:红色毛熊的战争准备(3 / 4)

相当于这些阿拉伯人将为中华民国‘免费’生产石油。他们产出的一百块钱的财富当中,中华民国起码要剥削到七成。

这样一来,中华民国就能够让本国国民不用去从事那么多的石油工业生产,可以将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

中国的石油则可以放到日后再开采,到时候能卖更多的钱。现在因为石油储量还很丰富,再则各国对石油的需求量还不是那么大,所以石油可以用较为低廉的价格充分供应。

随之建材生产也成为了就业岗位提供最多的产业,大量的水泥、钢筋生产都吸纳了很多劳动力。

工地上,则是大量的技术工,以及工程机械、汽车驾驶员,纯粹的体力施工已经在工程机械大量的出产下而减少了。

这一年。中华民国的铁路总长已经向20万公里的里程碑迈进,全国各地的公路也被大量的建设了起来。

造船业则依旧是蓬勃发展,远洋商船、远洋油轮被大量的制造了出来,特别是远洋油轮。

因为波斯和阿富汗,以及半岛北部六国成为中华民国所控制的国家,石油工业开始向这些国家倾斜。

尽管中国古代的精神文明国家,提倡的克制**,但是随着大量的工业产品生产出来。人们还是在政府和舆论的引导下积极的对汽车、电器等工业产品进行消费。

所以军工业生产此时也不能抽调太大的工业能力,军工厂有多少生产能力就生产多少军火。

民用工厂并未去生产军工品。

那些民用工厂现在根本就忙不过来,特别是生产汽车等工厂,随着战后中华民国的工资水平不断的上涨,以及就业率疯狂飙升,使得汽车消费也已经快速的普及到了中产阶级的层次。

中产阶级基本上都能买得起汽车了。

这个时代的石油很便宜,自然是开采那些国家的石油比较划算。

之前确定的四的石油产地。又有了很大的变化。

尽管波斯、阿富汗、半岛北部的伊拉克、叙利亚开采石油能够让他们赚到钱,但是这又有什么坏处呢?

这样一来,中华民国就能够将这些地区的阿拉伯人的劳动力发动起来,让他们不断的创造出价值。

然后再用各种手段,通过国家借款,以及金融运作、商业运营、商品出口等方式将那些阿拉伯人手上的钱赚走。

战后德国因为得到了中华民国的资本供应,其精密制造业迅速的就恢复了过来,并承接了大量的中华民国订单,开始为中华民国源源不断的输出各种精密机床。

加上中华民国自身生产的精密机床,中华民国的商品制造业的先进生产力普及程度是越来越高。

而且随着机械化农业的不断普及,以及农改的持续,农业生产力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提高。

随着农产品生产和工业商品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减少了,大部分劳动力都开始投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了中华民国经济拉动的最大主力。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