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一 所谓政权(2 / 3)

对于远在北京紫禁城里,那个今年才刚刚十九岁的倒霉蛋,大家很是幸灾乐祸了一通,不过庞雨接下来一句话,却让所有人都笑不出来了:

“现在这麻烦转移到我们头上了——我们也要依据这些东西来收税,而且马上就要到收秋粮的时候啦。”

大家顿时一愣,虽说一直以来他们都很自豪地宣称占领了整座州府,但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物质准备上,其实都还没怎么考虑这些问题呢。

“现在就准备收了么?能不能先缓一缓,免个一年怎么样?”

按照解席原来地设想,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基层队伍没有建立起来之前,还不打算这么早就介入到本地繁杂纷乱地民政事务中去。反正他们现在并不需要这些赋税,找个名目干脆免掉一年,也好争取人心。

庞雨摊摊手,哈哈一笑:

“就是根据这些册子来收啊,所以才要隐瞒人口和田地数。|造成地直接结果就是政府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少……”

庞雨还记得以前跟李教授闲聊时,老人家曾经跟他谈起过明代史书中一段趣事:洪武年时明政府一年可以收到三千多万石的税粮,有一年最多收到了三千两百万。朱元璋一开心就规定说以后就按这个标准,每年征收税粮不超过三千三。老百姓负担不会太重。

然而这个标准后来基本就没能达到过,除了和老爹一样彪悍的永乐,之后的历代皇帝,每年能达到两千七百万这个标准就非常高兴了,到万历年间只剩下两千五百多万。而万历三大征则花光了政府的国库……

崇祯那个倒霉孩子,历史书上一直说他收税收多了才导致农民起义,可实际上,明政府的收入却是一直在减少地。而同一时期明帝国的人口却增长了至少两三倍,政府的开支更是增长了五倍以上。

但庞雨立即提出了一个最实际的问题:

“如果我们免除今年地赋税,固然可以让当地老百姓高兴一下,但海南岛上大大小小所有公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如何解决?”

以前在临高的时候,他们可以不用管这个。因为临高县太小了——和后世比起来,明王朝的公务员班子实在是非常的“精干”——临高县城里正儿八经吃政府俸禄的才十来个人。而且那时候程叶高等人怕他们怕得要死,能保住命就谢天谢地了,当然不可能跑来找他们谈工资待遇问题。

当初庞雨听到这段笑话时还感到难以置信,然而到了这边,在跟严文昌等体制内人员具体交流过之后。他终于明白这是咋回事了。

“基层彻底烂掉啦……”

敖萨扬也在叹息。大明朝不是没钱,但这钱却收不到政府手中。效率低下的吏治。加上僵化死板的经济政策——朱元璋定下地税率严禁子孙后代更改,任何试图增加税收的官员。无论什么原因,都会遭到清流们最强烈的抵制。即使面对皇帝他们也敢于破口大骂,然后得意洋洋脱了裤子等着挨廷杖,并由此加入所谓“清官”“忠臣”之行列。

碰到这么一群臣子,难怪崇祯皇帝日后会在那棵著名的歪脖子树前嚎啕大哭:“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以这边官员的表现来看,倒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