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八 朝争(3 / 3)

因为心情极佳的缘故,钱谦益甚至不再掩饰自己的心思:

“不瞒诸位,钱某此番千里奔波,心中也是存了小小私念,盼望能借此功勋重新立于朝堂之上的。原本还担心那温某作祟,但如今,却可以说:此事必成了!哈哈。”

球也不打了,杆也不要了,钱谦益匆匆返回馆驿——赶着收拾行李去也!

临走之前,钱大才子再度转向众人,这次是信心十足的说道:

“若是一切顺利的话,用不了多久,钱某就能再来此地,届时亲口为诸位宣读天子的封敕诏书——以堂堂朝廷命官的身份!”

“不错,孙初阳确实为周玉绳所保荐……啊,我懂了!”

钱谦益毕竟是个一心想要搞政治的,若再想不到其中关窍,那他也别重回官场了,趁早回家卖红薯拉倒。在被老爷子这么明显的点了一下子之后,钱大才子索性丢了手中球杆,站在原地苦苦思索:

“周玉绳……温长卿……也罢,先对付一个再说。”

说起来周延儒也是钱谦益的政敌,在当初把他逼下台的那场风波中,此人最后出手,一锤定音,不过钱谦益对他倒反而不象对温体仁那样痛恨,反而颇有惺惺相惜之念。

因为周延儒这个人本身非常牛,他少年时即有神童之称,万历四十年乡试中举,万历四十一年首次参加会试便高中头名会元,此后殿试又是一举夺魁高中状元。这可不是什么小说评书里的故事,动不动就冒出来个连中三元的天才。要知道整个明朝历史上就出过两个三元及第。从来没有连中三元者,周延儒连中两元已经是强悍之极——而这时候他才刚刚二十岁!

------------------------------------------------------------------------------------------

迟了点,四千字大章节奉上。

继续求票,快要成功进入前十五啦,大家帮忙顶一下。

此后任修撰,掌翰林院……一整套标准的高级文官培养程序走下来,到了崇祯朝初年,百官廷推阁臣时,周延儒在皇帝心目中有着非常重的份量。而正是因为到朝中百官报上来的名字中没有周延儒之名——他年纪太轻了,崇祯才不想接受那份钱谦益高排第一的推荐名单,从而给了温体仁浑水摸鱼的机会。

所以后来即使在翻盘过程中主要是温体仁出的力,最终却还是由周延儒出任首辅——这一年他才刚刚三十七岁,在明帝国中央一级的官员中绝对属于超年轻一代。而且此人颇有文采,生平亦有文集传世,故在钱谦益眼中,这是一个与自己同等级别的对手,甚至可能还要更强一些吧?输给他并不算特别丢脸的事情。

再加上周延儒与东林党的关系也颇为密切,否则也不会推荐孙元化了,这样在山东问题上双方肯定是处于同一战线,自己若在这件事情上找他联手,多半是能够被接受的。要是运气再好点,周延儒想要报复的话,大家一起动作,把那个姓温的次辅赶下台也未必不可能……

想通了这其中奥妙,钱谦益忽然哈哈大笑,回身向着李老教授一鞠到底:

“多谢老先生提点,在下知道该怎么做了……哼哼,此番且那温长卿如何应付。”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