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976五年开河(2 / 4)

百姓看到了朝廷的态度自然是不愿意接受的,而且反抗情绪极强,在这样的情绪带动下,许多百姓都认为元朝皇帝毫无仁德之心,应该推翻。

在民谣的煽动下,又有韩山童聚众举起反旗,这才让元末各处狼烟四起,烽火遍地。

魏广德也没发觉到他把行海运、革钱法和修迦运河凑到一块,看似还真有些像元朝的统治方式。

此时被张居正点出来,魏广德一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好在此时吕调阳又发声了,才打破了眼前的尴尬。

韩山童出身于佛教支派白莲教世家,顺帝时成为北方白莲教主,在黄淮地区的下层民众中有很大的号召力。

此时韩山童与刘福通等人借传教为名,暗中准备反元复宋的宣传与鼓动。

他们在得到元王朝要修治黄河的消息后,即派人凿刻了只有一只眼的石人,上面刻有“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十四个字,埋入修河必经之堤段。

同时,又唆使信徒们四处散布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至正十一年四月下旬,治河民工挖出独眼石人,消息通过河工迅速扩散到各地,为大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变法进行仅一年时间,民间就基本上已经不再流通纸钞,而是以钱币或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

变钞法前,元王朝每年印造数多为百万锭左右,变钞法后即加至二百万锭左右,到至正十五年印钞数已高达六百万锭。

无节制滥伐交钞带来物价飞涨,币制混乱等一系列危害,以至整个元朝货币体系的崩溃。

新钞法发布后,脱脱即要有关大臣计议黄河决口问题。

自至正五年河堤溃决至此已五年有余,对整个黄淮地区的影响十分严重,但朝臣们对这一问题却难以达成共识。

五月,韩山童、刘福通等人聚众三千人,在远离河工的颍上祭告天地,誓师起义,其口号是:“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他们打出了反元复宋的旗号,号“香军”,由于起义者均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

由此也揭开了元末群雄逐鹿的战争,而最终的胜利者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后世人多以为元朝是修黄河把王朝搞没了,其实元朝当时的黄河河工还是很成功的,十余万人聚集在一起也没有发生大的动乱。

只是在赈灾过程中,各级官员大肆贪污赈灾钱粮,真正到老百姓手中的钱粮,已经所剩无几。

漕运使贾鲁主张重修堤防,使黄河复入故道,其他朝臣多持异议。

顺帝命工部尚书成遵、大司农秃鲁前往决口处巡视,两人于至正十一年初遍访决口所及地区,行程数千里,深知沿岸民众情绪及社会之不安定,返朝后力主不可修河。

即便遭到反对,脱脱依旧坚持己见,奏请顺帝,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又使其兼总治河防使,总领治河事宜。

为了治理黄河,至正十一年四月,顺帝诏开黄河故道,发黄河南北民丁十五万及庐州等地的军队两万,修复决口堤防,加固北岸堤防,至十一月,便使黄河水完全归入故道,治河取得了成功。

可以说,贾鲁治河之策与脱脱治河的决心都是正确的,尤其是脱脱治河之动机是利国利民的,但他没有客观地分析民众与社会的承受能力,使治河之盛举行之非时,不幸被成遵言中,直接引发了韩山童领导的红巾军大起义。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