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朝天子 第三十一章 周公为师(拜月票了……)(2 / 4)

庆余年 猫腻 3070 字 4个月前

卫华收敛了心神,复又坐了下来,尽量稳定自己的情绪,陪着已经恢复平静的范闲用着菜食,说着闲话。

———————————————————

南庆北齐乃天下最强大的两方势力,而赴东夷城观开庐之礼的两大使团,居然如此凑巧地在甫入东夷城控制范围之初便遇见了,这个事实,让很多人感到了惶恐和不安。尤其是东夷城剑庐的接引弟子,城主府的礼事官员,更是警惕万分,生怕这两家眼红心急之后,打将起来。

两边的使团加起来,足足有五百人,恰好又住在相邻的两间别院,每每出入之时,双方官员横在长街两侧,敌意对峙之下,着实看上去有些恐怖,一千只眼睛在用目光杀人,谁如果处在这种环境下都不会太好过。

卫华忧心忡忡,但表现的还算平静。真正平静的是范闲,他根本不担心此行会遇到什么危险,除非四顾剑此时已经下了疯狂的决定,整个东夷城都没有人敢冒着庆帝暴怒的风险,对南庆的使团下手。

此言一出,范闲面色微变,眸子里透出一丝难以捉摸的自嘲之意,轻声说道:“哪里有什么协议?”

卫华表情不变,只是眉头皱的更深了一些,大概连他也不知道陛下让自己问的协议究竟是什么内容,嗓子有些干涩,问道:“小公爷准备毁诺?”

范闲听到这句话,微微皱眉,站起身来说道:“第一,从来没有什么协议,第二,这种事情,难道应该是你来和我讲的?”

卫华虽是北齐锦衣卫指挥使,也深得北齐皇帝的信任,但是在国中的身份地位,却是远远不及范闲。尤其是涉及某些大事,范闲更是确定对方没有这个资格来与我谈判。

“东夷城是好大一块鹿肉。”范闲转过身来看着他,说道:“有能者得之,我是不会让的。”

宋国的官员王侯们是哪一边都不敢得罪,纷纷用最高级的礼仪和最奢华的用度表示自己的诚意,尤其是对于南庆澹泊公范闲,更是谦卑到了极点。

好在双方的使团在东夷境内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只维系了一天,卫华没有从范闲这方得到任何可以聊以安慰的信息,心里的不安愈来愈重,没有什么精神去继续试探南庆将要给予东夷城的条件,提前离开了宋国。

宋国官员和东夷城过来的接待人员们看着这一幕,齐齐松了一口气。然而就在北齐使团离开的当天下午,范闲一声令下,南庆的使团也跟了上去。

这一跟便是三天,范闲只是在马车上犯春困,似乎并不担心东夷城那边会发生什么事情,只是庆国礼部官员知道北齐的使团在前,也把自己队伍的速度压住,没有与对方再次发生接触。

春眠不觉晓,大梦谁先知,范闲无比慵懒地睡了几天后,终于从队伍的行进速度上,发现了一些问题,他皱着眉头问道:“按原定的行程,现在应该是到龙山了,为何才进淮上?”

卫华起身平静应道:“我大齐自然也是不肯让的。”

厅内气氛渐凝,缓释刀剑之意,寒冷顿起,将桌上那些热气腾腾的珍贵菜肴都冰的不敢吐气。范闲却只是笑了一声,便坐到了桌子上,一手执箸挟菜,一面随意说道:“四顾剑相邀,北齐当然不止就来了一个你,我很好奇,你们真正主事的人是谁。”

这个问题卫华自然不会回答,但他的心里的寒意却愈来愈浓了,看着面前这位南朝的年轻英俊官员,生出了极大的忌惮。如今的世间,都清楚,范闲一手控监察院,一手控内库,乃是庆国皇帝陛下的左膀右臂,如果想要削弱庆国的实力,能够杀了此人,当然是件很美妙的选择。

然而卫华下不了这个决心,也没有资格做这个决定,北齐朝廷在最近的两椿事之后,都察觉到了范闲此人的厉害,对于这种人,能杀死固然好,但如果杀不死,则将会后患无穷。

而这世间,又有谁能杀死范闲?当年的长公主不行,秦家在山谷里布置的狙杀也不行,难道就凭北齐的锦衣卫,还是这一路上东夷城剑庐的九品刺客们?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