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05节(2 / 4)

“我当时就感觉不对劲,再去实验室,大家就都说我做的数据有问题。”

“我到自己的电脑上查了一下数据,从头到尾的仔细验算,也没有发现任何的错误。”

“很快,我被停职调查,然后就被学校辞退了,前后只有三天左右。”

“这就是整个过程……”

这可不一定。

他正思考着的时候,就听到了门口的问话,想了下还是点点头,“好吧。”

起身,就跟着过去了。

电话对面记者已经等待多时,直接进入了提问模式,“王浩教授,现在网络上都在谈东港的实验问题,作为当事人,你能具体谈谈吗?”

其实记者提问以后,都不觉得王浩会回答。

即便网络上的评论,大部分都支持王浩,但他们知道这个事情,很可能是王浩的软肋。

他们不太敢说、不太敢问。

大家一直都对东港的事情闭口不谈,到现在舆论上再次出现,他们只是看看新闻,也对王浩稍稍有些担心,任谁的‘污点’被翻出来,不管有再多支持的声音,心里肯定也不好受。

这时候,系主任忽然走到门口,问了一句,“王浩教授,有个省电视台记者打电话过来,想对你做一个简单的电话采访。”

王浩正坐在办公桌前刷着舆论信息,但并不像其他人理解的那样很难受,心里倒是感觉有些好笑。

换在其他人身上,肯定会对此避而不谈,毕竟是曾经的污点,遮掩过去就是最好的办法。

系主任也给了王浩一个眼神,意思就是,“别说这个。”

王浩则是笑笑说道,“我可以很具体的跟你说一下。”

“我在东港博士毕业以后,被邀请进入合金材料实验室担任助理研究员,负责实验数据汇总、计算。”

“那段时间实验进展非常顺利,好多人都认为马上就有大成果了,但忽然有一天,马文钧忽然说数据错误,周晓龙也这么说,三个月的努力付之东流。”

科研工作者该不该受到优待?该不该有个更宽容的环境?

这还用讨论吗?

如果做研究没有成果,给国家带来了损失,科研工作者就会被追究责任,那么谁还去做科研工作?

绝大部分研究都是没有成果的,即便是有成果的研究,也很难实现预想中的目标。

那些大企业也都会在科研上投入大量的经费,但要说产出肯定高过经费吗?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