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22节(2 / 4)

万益明深有同感的点头。

王浩道,“做数据分析有很多种方法,我把每一种知道的方法都想一下,看看是不是适用。”

“如果所有方法都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就必须要去想新的方法。”

“你们的项目就是这样的,我在最后利用泛函分析的手段,研究数据的波动性,还运用了概率统计的内容,设定数值集合,来对概率进行分析。”

“这两种方法都对最终的结论有帮助。”

材料实验室可不是九点开始准备,他们前一天就已经忙做一团,为了能够让实验顺利展开,中途不出现任何的问题,有些人甚至睡在了实验室、操作间。

彭辉也同样睡在了实验。

他是凌晨检查以后才去睡的,早上5点就爬起来,叫来人把原材料再做一次检测,最重要的是钛粉的检测。

钛粉,也就是金属钛研磨的粉末。

这是钛合金的最主要的材料,而其中的杂质含量,会直接关系到制造出合金的性能,杂质含量必须足够的低,才能保证不影响实验。

他的研发团队里也有专业的数据挖掘人才,而且都是国内顶尖院校、海外名校的材料计算或者数学计算机博士。

但是,他们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所给出的结论只能做参考,而不会根据他们的结论,去直接对制造过程进行改进。

励继平也点头道,“在材料实验数据分析上,彭辉对王浩很推崇啊,我是希望他们能够有成果,也不枉在这里多待了两天。”

“明天看吧。”

曹东明也点了点头,他们都是合金材料研发领域的专家,做出的判断基本是差不多的。

八点钟的时候,实验室操作间的各种设备都开始运转,一些先期的工作也开始了。

专家评审组的人,是九点才来到实验室的。

王浩来的稍早一些,只是提前了十分钟而已,因为他知道来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再看一遍实验过程,也没办法获得几点灵感值,就没必要早来了。

当实验制造正在进行的时候,王浩干脆就到数据分析办公室,给万益明讲起了分析报告的内容,也说起了数据挖掘领域。

“数据挖掘,这个领域难度确实很高。我感觉每做一个分析就等于是一项全新的研究。”

他们的研发经验说明,合金材料的研发没有捷径可走。

只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就能改善工序,找到正确的制造方法?

听起来就离谱!

……

实验开始时间定在了上午的九点钟。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