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38节(2 / 4)

这就像是计算一个力的数值,精确点就是100牛顿,但得出的数值都是110、90、89,偏差相对还是有些大的。

这种偏差放在原来的使用上是足够了,但因为在研制的重型火箭,对于精度的要求更高,偏差就在可控的范围外了。

王浩对于所有内容进行了了解,马上就把握了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模糊计算。

算法对于偏微分方程的求解中,存在一个模糊计算的过程。

郑尧军在偏微分方程领域也是有一定成果的,做核心算法的底层数学基础方面能有很大帮助。

祁晓则是在算法上很有研究。

如果能给予数学基础的支持,祁晓就能够完成相应的核心代码,他在算法、写代码的水平上,要比王浩强出不少。

当然,底层的数学基础是最重要的。

系统工程司方面提供了一些原始的资料,其中包括他们现有系统的代码、计算方式以及数学分析方式。

王浩感觉很不错,他并不想提前受到过多的关注。

何毅说了个消息,科学基金那边的专家组定,下个月中旬以后再来。

这就放心了。

王浩还是在乎物理实验室的项目的,也希望专家组能够错开时间来,他就能够专心的去谈后续的研究。

这段时间就轻松很多了。

王浩耐心的研究了一下,发现数学底层方面还是有些粗糙的。

原本的系统需要好多人去做计算分析并录入参数,根据参数来计算出相应的数据,再结合其他所有的数据和计算进行气动力模拟。

这是很麻烦的过程,而且模拟效果偏差相对较大。

当然,不管怎么提升算法能力,偏微分方程组的求解,都肯定需要一定人工辅助去录入参数,区别只是录入的多少而已,但王浩发现他们的人工计算方法,依旧相对有些粗糙。

大概是因为当时NS方程相关研究,还多是以‘代入数值’的方式来求解,求得的近似解自然和精确的差异大一些。

王浩平时就是上上课,他也不继续埋头做研究了,保持随遇而安的心态去生活。

当然,他还是有事情做的,就是航天局那边的项目。

梅森数实验室的项目,是完成气动力学特性模拟仿真系统的一部分算法。

简单来说,主要就是做解析偏微分方程以及偏微分方程组的算法,其他附带的输入输出以及辅助算法,难度相对要低一些,达不到研究的程度,让博士生和其他人负责就可以了。

王浩把外围的所有工作都交给了张志强,在核心算法方面,他还是和郑尧军、祁晓两个教授一起做。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