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15节(2 / 4)

自然科学特等奖是对一个学者最大的肯定,甚至说是史无前例的肯定。

这种级别的奖项拿到手,哪怕年龄就只有十岁,都可以评的上院士,而且还是全体投票同意通过。

国内的院士和国外还是有不同的。

国外的院士是纯粹拿学术说话,国内就是粘上一点政体色彩,在学术成果方面,王浩已经是无可挑剔,再加上奖项的重大肯定,评选院士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王浩倒是没有担心评院士的问题。

【任务一】

【研究项目名称:杨-米尔斯理论研究(难度:S+)。】

【灵感值:0。】

果然!

千禧年数学猜想,估计都是S+级别了!

杨-米尔斯理论是最顶峰的研究,难度也是非常高的,一般的数学家、量子物理学家,也会感觉无从下手。

所以,专心从事杨-米尔斯方程研究的学者数量极少,即便是往高出去估计也不会超过一百人。

王浩并没有想去解决杨-米尔斯方程问题,但他希望结合杨-米尔斯方程的研究,来辅助研究湮灭力的表现问题。

他的主要研究还是超导机制。

在超导的机制方向上,他都一直围绕着导电状态下的微观形态展开,围绕着塑造出来的新型几何展开。

……

等回到了西海大学,自是一番恭喜和庆祝不谈。

自然科学特等奖的影响力确实很大,就像是栾海平说的那样,“你拿了这个奖,明年的院士增选已经稳了。”

“我之前说很大概率选上,现在是绝对可以选上!”

栾海平说的非常肯定。

但是,新型几何是怎么被拓扑的呢?

这就是湮灭力的作用。

所以从湮灭力的角度去做研究,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向,两个方向一起进行研究,才能够完善整体的理论。

研究湮灭力的表现,自然绕不开量子物理,就必须对杨-米尔斯理论有足够深入的了解。

王浩思考的干脆建立了一个任务——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