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27节(2 / 4)

保罗菲尔-琼斯听的非常认真,他死死的盯着白板上的数学内容,脑子里不断思考着‘假定范围’的内容。

在王浩讲解了二分之一的时候,保罗菲尔-琼斯就已经发现了关键。

王浩的研究有两个重要假设,一个就是空间和质量的相互作用;另一个则是极其微小的质量单位会被湮灭。

这是湮灭理论的两条基础规则。

保罗菲尔-琼斯发现无法破解第一条规则,空间和质量的相互作用,可以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来理解,即便到了微观物理,把粒子单纯看做是波,也很难去进行反驳。

那不是太过高难度的问题。

在十分钟的简单讲解以后,他就进入到了正式内容,也就是给方程的分析结果赋予物理意义。

当到了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报告厅里的人明显都认真了许多。

前面只要知道结果就可以了。

哪怕依旧不了解方程的分析过程,也不影响他们去听接下来的内容。

湮灭理论数学构造的研究任务,灵感值处在快速增长期,报告也和任务有一定的相关性,增长速度肯定会快一些。

“感谢大家来听我的报告。”

王浩起了个开头,“这个报告是我个人针对杨-米尔斯方程的研究,又结合了我对于湮灭理论的思考。”

“我很高兴看到,研究能够被欧洲核子组织的实验证实,在这里,我要感谢一下ATLAS实验组。”

“然后,就可以开始了。”

接下来王浩直接引入了‘湮灭理论成立’的假设,随后就对于方程分析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物理性质的研究。

这一部分内容就非常复杂了,因为涉及到了量子物理,涉及到了好几种微观力的分析,还涉及到了粒子对撞实验的能量区分等内容。

台下每个人都听得很认真。

面对这样高难度的内容,即便是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想要跟着去全部理解,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台下。

王浩说完就开始了讲解。

他的讲解是从杨-米尔斯方程的分析开始的,但针对杨-米尔斯方程的分析,他只花了十分钟进行讲解。

这主要是方程的分析过程,都已经发表在论文上了,可以去《自然-物理》杂志找全篇内容。

王浩只是针对的讲一些难点。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分析,本身没什么特别需要说的,只要有足够多的基础,慢慢去研究总会理解。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