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74节(2 / 4)

普林斯顿大学内的一间小楼前,正举行着一场弦理论学者们的聚会。

其中有好几个弦理论领域的顶尖人物,包括最核心的爱德华-威腾,也包括拉斐尔-默克、布朗-杜尔特,而被众人包围在中心的则是莱德利-帕森斯。

拉斐尔-默克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他也是弦理论圈子的重量级人物,也是圈子里少有性格开朗的人物。

聚会开始有一段时间,拉斐尔-默克端起了红酒杯面向众人,开口道,“这次聚会就是为了新的研究。”

“这件事放在物理领域是很有意思的,爱德华-威腾等于是自己否定了弦理论,大概他也没注意到……”

“研究是正确的,只是和弦理论背道而驰。”

这样一解释,学者们就都明白过来。

他们顿时目瞪口呆。

原来如此!

但是一些学者就很惊讶了。

即便是国内的物理学术圈,也在讨论莱德利-帕森斯的成果,因为研究把湮灭理论并入到弦理论范围内,而且是有些不讲道理的强行并入其中。

在很多学者看来,王浩会对此不屑一顾,或者是感到很生气,怎么也没想到王浩会肯定研究成果。

之后他们就注意到了,附带图片上特别被标注的两行内容。

如果不被特别标注出来,那两行数学内容几乎不会被注意到,但特别标注出来以后,就肯定会被注意了。

研究就是否定弦理论,结果爱德华-威腾给评审通过了,岂不就代表爱德华-威腾认可研究,也认可对弦理论的否定?

消息,很快传到了国外。

之所以能快速传到国外,和国内消息发酵关系不大,重点还是在于王浩发的微-博,他就是世界级的学术明星,哪怕只是简单发个消息,也会被国内媒体注意到。

有一些国外媒体,顿时引用了王浩的微-博消息做报道。

于此同时。

当然,绝大部分学者也是搞不明白的,但总是有学者能明白过来。

比如,科学院物理学的周凯峰教授,他看到了内容以后,顿时明白王浩说的是什么,也发了个微-博给出解释,“这两行红线标注的内容,是对质量单位的定义,是属于湮灭理论的定义,而弦理论的定义截然不同。

帕森斯的成果,只是湮灭理论的研究,同时也否定了弦理论。”

周凯峰发布了消息以后,也有其他学者站出来发消息,甚至有个物理院士,还针对问题接受采访,做了个详细的说明。

“本来是个否定弦理论的研究,结果评审人却是爱德华-威腾。”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