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422节(2 / 4)

邓建强点头同意道,“这才刚刚开始。即便是全部制造好,想要调试正常运行也要几个月时间,然后他们就会和我们碰到同样的问题。”

“失超保护,就是最大的问题啊!”潘东说着也有些苦恼。

这时候,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

梁静叶走了进来,说道,“我们组研究出了新方案,通过对于检测位置的变换,把数据传输到电脑上,自动进行检测,这样可能解决线圈以及热度感应的问题。”

潘东听的眼前一亮,“具体说说。”

SMES储电实验装置制造不是小事情,单单是大量新型超导材料制造的线圈,就非常的不同寻常,需要的不止是材料,还需要几个工厂一起配合。

很多相关人士都知道消息。

潘东的团队也一样。

当得知王浩的研究组准备制造实验装置的时候,潘东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他坐在办公室里,和邓建强说着,“这才一个多月吧?一个月时间,就敲定了所有的设计方案?我们当时可是用了半年。”

王浩竟然是如此的独裁,所有的设计都是他一手敲定,其他人的意见似乎都不重要。

刘敏坤也只能苦闷的感叹,“王浩确实是个天才、超级天才,但天才只体现在理论研究方向。”

“在科技应用的研究上,他大概不适合担任负责人……”

“学术、理论,天才很重要,一个人就能完成研究,但科技应用的研究,还是需要多听大家的意见啊……”

……

邓建强回想了一下,道,“确实,我们在设计上用了半年,搭建实验装置也用了三个月。”

他说着补充一句,“他们应该更快,估计一个多月也差不多了。”

“那可是王浩院士……”

潘东说着撇了撇嘴,明显是非常的不满,“才刚一个月时间,大概就是在我们的基础方案上,添加了一些东西吧,估计就是想把基础搭起来。”

“后续还要一边实验一边去完善,等全部的部分制造好以后,肯定还会有一系列的问题。”

研究组向上级部门提交了实验装置制造申请。

这可是个大事情。

SMES储电实验装置的制造,需要大量的设备和材料供应,好多新设计方案也需要独特、高端的制造技术。

所以实验装置制造本身就需要很多部门、工厂协同配合。

上级部门对于王浩的研究组百分百支持的,一切的材料设备供应都是优先的。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