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518节(2 / 4)

段建书还要继续说下去,贾树民则是挥手打断了他,“说这么多也没有用,还是多关注实验吧,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蒋学文和段建书一起点头。

……

实验相关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

蒋学文想了一下,“有差异吧,他们那边不知道情况,但看何毅的意思,对王院士非常信任,大概他们的实验都是这样的。”

“但是,我们这边,要说起对核反应堆的研究,我想谁也赶不上贾老吧。”

段建书点头道,“确实。国内来说,小型核反应堆的实验,贾老做的最多。”

贾老,就是贾树民,他从事了三十多年的核物理研究,主要方向就是中小型核反应堆,参与过无数次的小型核反应堆相关实验,早已是国内外知名的核物理学家。

贾树民被夸了几句,脸上也不由得露出自得的笑容,但他的心情很平静。

要是每一次实验,都能有这么精细的分析预测,别说是核裂变反应堆的研究,可控核聚变装置都能造出来了!

第三百五十三章 科学研究,怎么能搞个人崇拜主义呢?

考虑到F射线的特性以及保密问题,实验被安排在凌晨一点左右进行。

晚上十点左右是集体用餐时间,核物理所的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说了一下实验准备的事情,随后不由得谈到了刚过去的会议。

蒋学文开口道,“王院士对实验的判断也太精细了,甚至还包括核反应堆、爆炸波及的情况,当时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因为,蒋学文和段建书说的是事实。

国内来说,想找个比他做过更多小型核反应堆相关实验的学者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数据方面,我们才是专业的,所有相关数据都了然于胸。”段建书继续道,“像是这次实验所用的反应堆,地下爆破都已经有过三四次了。”

“即便是点火方式不同,就像是王院士说的反应速度会加快,但这种情况下,谁也不可能提前预测最终情况。”

“我们提供的数据就在那里……”

“是啊!”

其他几个人深有同感。

贾树民院士苦笑一声,道,“我听了王院士说的,再看我的总结,发现都被包含在内了,而且比我说的内容更加的精细……”

段建书也无奈摇了摇头,问道,“你们觉得,王院士的判断准确吗?”

“应该……”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