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834节(2 / 4)

哪怕只是拍摄一张王浩的照片,也会是很不错的收获了。

终于,发布会来了。

超过两百名记者聚集在一起,各类摄像,录音设备摆满了会场,所有人都在谈论着发布会的内容。

一个焦点是湮灭粒子技术。

湮灭粒子技术,听起来实在有些惊人,这可是被认为和反物质技术同等级别的科技。

航天飞船工业公司也很快发布了公告,决定对外正式召开新闻发布会,以应对接下来的制造、测试以及国际舆论问题。

当消息发布出去以后,国际媒体蜂拥而至。

这次的发布会很不一般,不只是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发布会,也因为确定王浩会出现在现场。

“我们将会谈起公司的短期计划,以及国际媒体关注的湮灭粒子技术问题。”这是公告上明确的内容。

航天飞船工业公司的总部设立在西京市。

实际上,航天飞船工业公司并没有打算对于‘掌握湮灭粒子技术的程度’进行保密。

他们发布的公告都已经明确的说,公司的研究会围绕湮灭粒子技术,也就代表完全掌握了这项技术。

只是,其他人不愿意相信而已。

航天飞船工业公司之所以没有考虑保密,是因为如此庞大的项目根本不可能做到保密,会有大量的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参与光压发动机的制造、测试,也会有大量的人员参与。

这种情况下,保密就等于掩耳盗铃。

总部主要是处理一些办公的事务,实际的研发基地则是在武城周边,是对于交通便利、安全以及配套完善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做出的决定。

发布会前几天,西京市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媒体记者。

虽然只是进行一次新闻发布会,但媒体记者数量来看,就像是进行国际盛会一样。

媒体记者太多了。

很多媒体记者都没有入场资格,他们就等在公司总部的外围,希望能够采访到一些消息。

他们只要对于核心技术保密就可以了,而核心技术的关键在于湮灭粒子设备,设备只要不被拆开精细研究,泄露出去的可能性很低。

但即便是设备被其他国家得到,他们也根本不可能进行仿造,因为其底层技术依旧是区域性强湮灭力场以及β元素超导材料。

这种超导材料,需要不对外售卖的β元素材料,还需要实验室的特殊技术才能生产出来。

总之,保密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上级部门才会批复,可以大张旗鼓的进行研究。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