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荣府议事,朝堂现状(2 / 3)

范元和与曾书堂两位内阁宰辅,手上的权力极大,隐约能与明康帝形成犄角之势,与明康帝在朝堂之上分庭抗礼,当然,这不是说他们两人能与皇权分庭抗礼,而是说代表着太上皇,与皇上在朝廷上平分秋色。

那现在呢!

范元和卧病在床,曾书堂被夷十族,几乎就是直接被杀了个干净,一点势力都没有留下。

如此说来,明康帝与太康帝的势力对比,几乎就是比贾琙回京之前调了一个个儿。

当然这是在他知晓林如海没有事儿的情况下。

之前他们府上还以为明康帝加封了林黛玉是因为林如海也有可能在江南出了事儿,厚赏其遗孤是为了彰显皇室的恩德,而事实却并不是如此,王夫人在进宫之后,就得到了答桉。阑

因为那些事儿是皇上亲口说的。

似乎并不在意被人传出去,是在有意缓和和贾琙的关系。

再后来呢!

一开始很明确,是皇上的人,因为他是皇上一手提拔起来的,并且恩赏也是有目共睹的。

还有之前勋贵一脉对贾府的态度,他们也能从中摸到一些门路。

但之后接连发生的数次事情,京溪大街桉,白莲教冲击京城事件,大雪龙骑军下江南事件,还有之后的主客司事件,曾书堂事件等等,都将贾琙的身份推向了未知。

虽然他政治上的敏感度不够高,但是却能清晰地感觉得出来,明康帝对贾琙的那种疏远态度,而勋贵一脉,对贾府的态度也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

从一开始的敌视,到现在见了面,会打招呼,特别是在女卷们的接触中,他从王夫人和凤姐儿那儿都听到了不少。阑

也就是昨日发生的事情,玄武街拐子失手被擒,贾琙刨根问底不成,要退还惜春封号的事儿,后来泰和宫下旨调动京郊大营的军队,直接攻打了五门都督府。

事情到这里,他就已然分辨不出来了,贾琙到底是站在那一边,在朝廷上,大部分人应该是和他一样的,也分不清贾琙到底是明康帝这一边,还是太康帝这一边了。

估计就连皇上也无法确定贾琙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事情都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变得不仅仅是贾琙本人,还有诸多势力之间的角逐,就比如说,明康帝和太康帝之间的势力对比。阑

在贾琙回京之前,不客气地说,明康帝的势力是及不上太康帝的势力的,在政令的推行上甚至处处受制。

甚至太上皇还几次召见过贾琙,而贾琙也安然无恙地脱身,这其中若是没有其他的意思,可说不过去。

最后一次,也就是内阁宰辅曾书堂通敌灭族事件,勋贵们差不多集体站了出来,都站在了贾琙的一边,甚至最后连太上皇也发声,亲自下了圣旨,夷十族,这样的圣旨可是自大康开国以来,首例了。

所以,那一次,他更倾向于,贾琙那个时候已经成了太上皇的人,但这一次,国丈遇袭殉国,皇上再度派贾琙二下江南,歼灭白莲教余孽和甄家的残余势力。

后来又加封了林黛玉和贾惜春,这下子又让他有些湖涂了,他喜欢看书,虽然没有读透,但是功高盖主四字他是见到过的。

若是皇上没有将功劳给分出去,而是都加封在了贾琙身上,那样的话,或许就不是恩赏,而是捧杀了。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