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忽秃伦的诅咒(2 / 2)

奸雄天下 大罗罗 2240 字 4个月前

于是,陈长安和陈长诚只好用大力扶植科学派的办法来抵制神圣派他们企图用科学理论去解释忽秃伦诅咒,因为只有破除了这个诅咒,科学派才能压倒神圣派。可惜直到陈长安和陈长诚两兄弟先后去世,科学派的学者也不知怎么医治忽秃伦病,只是搞清楚了忽秃伦病是通过老鼠和虱子传播的。

而另一个被忽秃伦诅咒事件困扰的自然是大元国了。

大元国的去中国化进程完全中断,因为力主去中国化的元成宗皇额博得了忽秃伦病驾崩了,即位的元文宗接手的又是一个瘟疫四起,民不聊生的烂摊子。哪里还有心思去中国化不过他也不能公开反对先帝兼上帝曾孙的主张,于是就只能维持一个不汉不胡的半吊子。穿着汉家服饰,留个蒙古人的发型,言语则是汉语和原来法兰西德意志波兰等地的方言土话并存。

不过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儿,真正给大元国的统治造成极大压力的,是上帝曾孙神话的破灭皇额博身为上帝的曾孙,居然被明王的弟子用一个诅咒给做掉了,而且还闹出了那么大规模的瘟疫。那个据说是被上帝加持的大元朝廷面对瘟疫,也束手无策,高高在上的上帝也不想法子帮帮自己的子孙

哪怕是失去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的欧罗巴土著,这个时候也开始怀疑上帝他们家到底生了几胎了这上帝子孙,显然是个西贝货啊

这件事情被凯旋而归的八旗战士当成笑话带回了国内。然后大元国在忽秃伦诅咒事件后的五年内死了超过800万人。其中包括皇额博本人其实这是黑死病因为战争从罗斯大草原传播到欧罗巴腹地造成的

但是所有人都把这场疫病称为忽秃伦病都认为这场可怕的瘟疫是因为忽秃伦的诅咒造成的

而打了败仗的忽秃伦也因此成为了可以和首席天道使分庭抗礼的天道教领袖,最后更是创立了天道教神圣派,还在罗斯草原和钦察草原上建立了神圣天道国。公开和天道教教廷唱反调,而且还让靠近罗斯草原的大清国康国和两波斯国还有大石国都倒向了天道教神圣派这五个国家当时也在流行忽秃伦病,五个走投无路的国王只好向忽秃伦求饶

而大明帝国,明明有压倒性的武力,也不敢出兵讨伐这个擅自成立起来的神圣天道国因为讨伐的圣旨刚刚下达,大明的海峡省就爆发了忽秃伦病疫情。

这下可把陈长安和陈长诚两兄弟都被吓了个好歹,连忙收回了出兵讨伐的命令。连忽秃伦的教籍都给恢复了,还封她做了神圣天道国的大统领。结果忽秃伦病居然没有在大明本土大爆发,忽秃伦这个妖女,似乎还是颇为灵验的

本来可以算是铁桶一般的江山,开始出现了一条条细细小小的裂缝。而这些裂缝,将会在六七十年的太平安逸之后,突然崩裂开来,引发一场地动山摇般的大变局

现在,让我们在回到故事开始时的那个书场当中吧。两光头没有带帽子,穿着棉布儒衫的三十来岁的欧罗巴汉子坐在角落里的一张小桌子旁,正悠闲地磕着瓜子,不时交头接耳一下。

索伦大哥,埃森县的甘秀夫兄弟让额带个口信,说是忽秃伦病的疫情已经控制住了。凡是入了额们耶稣会的兄弟,都安然无恙

另一个高大些的金发汉子半闭着眼睛,看样子是在养精神。听完那人的话,眸子幽幽一闪,点了点头。这汉子是个累试不中,连个秀才都考不上的欧罗巴书生,本来应该老老实实在家务农的,可是前两年却染上了忽秃伦病,而后又奇迹般的康复。康复之后,他就自称在患病昏迷期间见到了上帝本人未完待续。

而这次的忽秃伦诅咒事件的影响,自然不会随着忽秃伦病的高峰过去而消失。这次事件的影响,可以说是相当之深远,甚至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首先,忽秃伦诅咒事件标志着天道教的分裂,以忽秃伦为首的天道教神圣派出现这个派别的特色是苦修和迷信。从忽秃伦开始。神圣派就主张道人应该苦修,放弃世间的物质享受,以隐世和苦修的方式追求在精神上接近太一神。他们认为只有在精神上获得了太一神的指导,才能掌握更多的真理。以使人类自身向太一神靠拢。

并且神圣派将陈德兴和太一神合二为一,视陈德兴为太一神在世间的化身,并且还将陈德兴的子孙视为神的子孙。认为天道教的责任就是帮助神的子孙统治世界。而且神圣派还认为信太一神和侍奉神的子孙就能让人的灵魂在死后升入天国

除了神圣派的大本营神圣天道国之外,大清国大石国大康国两波斯。和打了多年天道战争最后被天道教武士一统的日本天道国,都先后倒向了神圣派日本也是神圣派的大本营之一。在天道战争后,日本废除了天皇制,变成了天道教宗教国家。但是统治日本的大谷家族不接受天道教廷派出的教方主持,而是垄断了日本大教方和日本一国的权力。不过他们仍然承认大明皇帝的宗主权,还会依据所谓的传统,让大谷家族出身的圣女去侍奉大明皇帝,这些圣女同时也是日本大教方主持的继承人。

而与神圣派对应的则是天道教主流派,也被称为科学派。陈长安和陈长诚这对好兄弟发现天道教神圣派日益做大之后,又不能发动神圣战争去讨伐实际上大明帝国境内的宗教观念非常淡薄,没有多少人认为有必要因为出现了不愿意接受天道教廷统治的天道教派别而发动战争。而且,包括神圣天道国和日本天道国在内的神圣派七国,都是承认大明帝国的宗主权。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