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太上皇的忧虑(2 / 3)

还有一些史官,直接颠倒黑白,自称我长,相谓彼短,把坏事说成好事,或者略外别内,掩恶扬善。

历代皇帝特别在意史书上对自己的记载,凡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必书无疑;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事,万万不可见诸史册。

唐朝之前,史官记载帝王言行举止很严格,什么事都敢记载,皇帝还无权干预,看不到史书对自己的记载。

然而自从到了唐朝,这种风气被唐太宗李世民打破了。

夺位杀兄嘛,这么大事搁谁身上都会担心史官如实描述,所以李世民经常找史官谈话,顺便看看新编的史书,以及提出不少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史官站起身来,连连点头,道:“回陛下的话,是这样的记载的,崇祯十六年,李贼破神京,帝巡幸江南,于武英殿召太子及群臣,共议北伐......”

史官牧冶张口就来,现场编书,将当初朱慈烺登基前主持北伐军议的情景描述了一遍,其中还多了运筹帷幄的崇祯皇帝。

听着史官的描述,太上皇朱由检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干笑了两声,指着牧冶道:“作为史官,还是秉笔直书,实事求是的好,稍微提朕一笔就行,当时主要还是太子的功劳.......”

牧冶连连称是,又转头看向朱慈烺,向他请示。

自那以后,很多皇帝没事就将本朝新修的史书拿过来“瞧一瞧”,篡改历史之事开始变得频繁,历史逐渐朝着扭曲的方向发展。

皇权之下,屠刀强过笔杆子,谁敢跟皇帝对抗?如果有,下场往往很凄惨!

天武朝的史官牧冶认为,天武帝还算好的,没有过多的干预史书记载。

天武帝对于他曾经杀官、杀商、杀文人的种种“秽迹“,从来没有要求史官们抹掉,反而放出话来“直书其事,不掩朕瑕,该怎么记就怎么记,朕不惧!”

这等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魄力,让史官们颇为敬佩,惊为天人。

朱慈烺微微点头道:“就按照太上皇的意思办,对了,还有太上皇御驾亲征灭清之事,特别是阵前骂汉奸的史实,一定要详细记载!”

牧冶如小鸡啄米,作为史官,载言记事,都是字斟句酌,斤斤计较的。

然而事关君王的一举一动,却是有选择的记载,皇帝有功绩,做好事,自然要大书特书。

就是没功绩、没干好事的皇帝,必要时也要虚构一些载入史册,衬托一下。

这些都是历朝历代史官的行规了,这叫假人之美,藉为私惠,还算好的。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