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夏雨(3 / 4)

绍宋 榴弹怕水 3265 字 3个月前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这还没完,夏日将去,就在福建动乱渐渐安稳,赵官家犹犹豫豫要不要北返东京之际,又一条坏消息……或者说一个肉眼可见的现象出现了。

随着各方各面一系列的报告转回,无不说明这一番让人手足无措的福建基层动乱,非但严重耽误了生产,而且产生了剧烈的社会动荡、营造了一系列地方矛盾。

更要命的一点是,赵玖收到地方上渐渐平稳的讯息时,夏天已经要过去了……而这意味着,福建路的夏税征收工作已经大面积受损。

甚至,连秋税都保不稳!

而莫忘了,赵玖为啥要南巡,要搞这个改革的?不就是为了北伐前团结人心,让南方老百姓在北伐前稍微安稳一点,能并立向北吗?

那为啥又能北伐呢?

然而,当检地和土断的结果依照着地域与原来的总额度比较,产生了必不可少的差额时,那些或多或少的差额,再配合着永不加赋导致的总额不变,就导致了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遭遇了不公平。

变少了的,自然是觉得自己之前几百年都多交了,变多了的,自然也会觉得自己受了委屈。

结果就是,州府和州府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城市和城市之间,乡村和乡村之间,往往会因为几百贯、几十贯,乃至于几贯、几文的税额分配产生激烈争执。

而这种争执,在州府一层和城市之间还能得到调解分配,或者说是还能用文书来说话,还能听上级的独断。但是,随着上层、中层渐渐抹平,差额下放到了基层,尤其抵达村社一级的时候,却因为大规模械斗的出现忽然失控。

这当然是极度严重的问题,其破坏力根本就不亚于之前隔壁江西造反,但偏偏面对这种情况,上下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应对……首先大家只是内部争斗,又不是真扯旗造反对抗大宋,甚至连县城都没碰,总不能说直接把郭仲荀跟杨沂中的部队调过去镇压吧?

还不是说眼瞅着这个财政预算,估计今年就能到位了吗?

但现在你一整个路夏税都收不齐,甚至秋税都收不齐,枉论还有江西也受了一定程度影响,那你拿什么北伐啊?

而且江南到底到底算安稳了,还是没安稳?

这次动乱,根本就是从根子上对赵官家的全线战略产生了动摇。

可怜我们的赵官家,出道以来,自诩镇压军阀,扫荡叛乱,收复中原、踹翻二圣,箭射完颜娄室、逼凌耶律大石,收西夏、开公阁,通西域、立原学,从日本天皇嘴里掏金子,向高丽儒臣那里赚银子,跟大理要铜矿,往南越搞大米,和岳飞韩世忠并肩奋战,与李纲吕好问谈笑风生……转过身来,也能在凤凰山上数乌鸦,做乌龙船扫荡西湖,拖剑赋诗横压东南,武林大会拳打形势户、睥睨道学家,却万万没想到,猝不及防之下,直接一头栽在福建的乡土斗殴之上。

可若说只算恶性案件,让地方官府下去审理便可,怕是也不行……因为,这种基层械斗,一则混乱二则包庇,哪来的案情和人犯?而且就县衙那几个官差在村社那几百上千持械青壮面前到底算个屁啊?有什么执行力?

于是乎,眼睁睁的,上上下下便看到福建路因为这个事情陷入到了一种怪异的整体混乱之中。

一时间,便是之前还因为两淮的服从、江西的快刀斩乱麻而自得的赵官家,也在凤凰山上傻了眼,只能匆匆按照李纲的建议,一面派出许景衡、刘大中、范宗尹、梅栎等人为首的‘代天子调查团’去福建各处和稀泥,一面匆匆要求各处的福建籍官吏……离得近的直接回福建维稳,离得远的,也要赶紧写信回去疏导。

但是说句实话,这个时候,这位官家就已经察觉到不妙了,因为他大约是能看出来的,那就是福建路的问题,非但是最出乎意料的,也是实际上最严重的和最困难的。因为一来它的规模是远超想象的,几乎整个福建基层都乱了;二来,乃是事情发生的地方,或者说是发生的阶层,根本就是这个封建时代中枢权力难以有效触及的区域……换句话说,他赵官家根本就是有力使不出。

实际上也的确如此。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