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僧注陈止语(3 / 3)

冠绝新汉朝 战袍染血 1967 字 4个月前

几个时辰之后,在山庙拜访的明法僧等人,经过艰难山路,下得山来。

“那陈止是用道家的言论,讲给佛家的人听,这是辩论的技巧,怎么想都是那赞若僧曲解了陈止的愿意……”

路上,曹庆忽然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他这一路都在思索。

荀折眉头一皱,摇头道:“也不能这么说,你也听赞若大师对那句话的解释了,说的很清楚,是般若经中的一种解释,陈止的话也是符合经文的。”

孙敏却笑了起来。

陶涯奇道:“是什么偏差?难道作为主持,还会影响参悟佛法?”

陈止就道:“佛法是一种思想、思维方式,乃至某种精神,但寺院是一种组织、一种实体,用实体来传播精神,难免就有矛盾之处,比如说,赞若僧倡导万物皆虚,但作为主持,偏偏又执着于拜佛之礼,难道万物皆虚,唯独佛像是实的?我只是提出了这个看法罢了,没什么复杂的地方。”

“就是这样?”刘纲很是惊讶。

陈止点头道:“就是如此,佛法和寺庙本就不能一概而论,就像百家精神和各家书院一样。很多书院源自同一本典籍,最后展出不同主张,就是因为典籍承载的是精神,而书院却是人组成的组织,人对典籍理解的差异,就是症结所在。”

“我好像明白了一点。”刘纲点了点头,车上的其他人也松了一口气,跟着陷入沉思。

荀折转头问道:“孙兄,你笑什么?”

孙密就道:“我是笑啊,那庙中和尚不知不觉中,就给陈止的一句话作了注释,不过这注释过后的含义,却是用佛家的主张解释,现在呢,你们又在这里,讨论着注释后的含义。”

曹庆一听也笑道,点头道:“师兄说的不错,就是不知陈止原来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说话间,情绪复杂的众人回到了斜口镇,过了一夜,次日一大早就再次启程,两日后抵达了武原县。

只是,还未进城,他们就察觉到此城有些怪异,来往之人颇多,而且形色匆匆。

陈止看着众人,没有多言,他清楚的知道,赞若僧的思想,乃是一种唯心思想,追求的是逻辑自洽,其实不能多言,否则容易思路混乱。

这时候,那陈举过来通报众人,说是有武原县的王希,领着五名骑手过来迎接。

“王兄有心了。”陈止一听,就笑着下车,准备会见老友,而车上的众人还在思索着陈止话中之意。

“同一个典籍,不同的主张,这不就是注释典籍导致的不同么?同样的语句,断句、理解不同,注释有偏,就会诞生不同的主张。”

………………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