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科考(2 / 3)

明末行 千斤顶 3005 字 4个月前

“闻爱卿,你又有什么事啊?”

解决了华严的事情后,庞刚将目光转向了闻人君。

这个问题在明朝那可是一个火药桶。满朝的文武谁也不敢提出来,谁提出来那就是和老朱家作对,就算是有胆子大的人提出来也等于是白提。可现在不同了。改朝换代了,你丫的老朱家都下岗了还敢占据着这么数量巨大,且富饶的土地,你以为这还是前朝呐?

这世道雪中送炭的人不会很多,但落井下石的人肯定不少,尤其是那些刚当上了御史言官的文人们,刚到公司上岗,还不可劲的弹劾吗?于是这几天要求老朱家归还土地的折子那是一摞摞的往内阁里送。可是魏同年看过后却是有些发愁了,毕竟自家女婿刚从人家手里和平交接了这么一片锦绣河山。自己回头就要没收了人家的田地,这么做是不是太不厚道了,而且也担心朱家的反弹,魏同年这才决定把这道难题交给自家女婿来解决。

“嗯,魏爱卿。你入宫就是为了这件事么?”

听了魏同年的话,庞刚不置可否,只是问了一句后就不说话了,随即又对闻人君和华严道:“你们二人入宫又是为了那般啊?”

华严和闻人君对视了一眼,闻人君微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华严先说,华严无奈之下只得先说道:“微臣此次前来就是想向皇上请旨,咱们新朝初定,税率是否要按照以前咱们在青州之税率收取?税银收取上来之后又该如何分配?还请皇上示下?”

看到三人坐下,庞刚就问道:“好了,你们今日过来到底所为何事?”

魏同年和闻人君、华严相互对视而来一眼“启禀皇上,老臣今日前来确实是有几件事难以决断,特来请陛下圣裁?”

庞刚一听,端直了身子饶有兴致的问道,“哦,到底何事,竟然能让你们三人同时感到棘手啊?”

魏同年沉声道:“皇上,自从您登基以来,一直忙于国事,一些您私人之事却是没来得及关心,这也是情有可原,如今是时候管管了。例如前朝遗留下来的皇庄您该如何处置啊?”

“皇庄?”

听了华严的话,庞刚想了想说道:“关于税率问题就按照咱们在青州之时定下的税率收取吧,商税照样是收取两成,农税也是两成,但商税收取上来之后要将其中六成充入国库,而且要严令地方不得擅自截留,违者斩!”

明朝的赋税是很有意思的,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税收既然收取了上来,反正都要用到地方去,那又何必多此一举将税银押解进京呢,放在各地岂不是好,到了用的时候打开仓库直接用了就是嘛,所以就出现了一到紧急时候,朝廷的户部库银里能动用的银两非常少,搞得大明户部尚书就像乞丐一样。

但是庞刚这个后来人却知道,钱财最大的威力还是在于流通,只有流通起来的银子才是有用的,否则只是放在地方的库房里只能是浪费,而且将税银留在地方只能是消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是傻子才会做的事情。因此,这才说出了以上这么一句血淋淋的话。

而且这也是关系到国家兴盛的大事,由不得他不心狠。庞刚深知,很多政策若是不在开头就把它制定好,日后再做起来的阻力就会成百上千倍的增加,就像老朱家的税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庞刚血淋淋的话显示出了他的决心,华严的脸上微微变了变颜色,随后才重重的点了点头。

庞刚一听这个名字不禁愣了愣,一旁的华严一看到庞刚神情就知道庞刚对于皇庄还不怎么了解,于是在一旁详细解释了起来。

所谓皇庄,就是皇室直接经营的庄田,话句话说就是皇帝老子的私人田地,大明朝皇庄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北直隶的顺天等八府,尤以顺天﹑保定﹑河间等府为最多。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对土地的管理是比较紧的,贫寒出身的朱元璋当时已经意识到兼并土地会造成农民变成流民,从而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他曾下达诏令,“耕者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

因此,在洪武年间,老朱家的皇庄还不多,只有寥寥数万亩地而已,可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当时娱乐的贫乏,到了晚上除了做一做造人运动外基本就没啥娱乐活动了,以至于后代越生越多。老朱家的皇庄也慢慢多了起来。到了万历年间只时,皇庄已经扩大到了三十六处,所占土地三万七千五百九十五顷四十六亩,就是三百多万亩。

这还只是皇帝一个人的皇庄,若是再算上其他皇亲国戚所占的皇庄,那就更是多得数不清了,这几乎是一个没法统计的数字,按照魏同年他们的估计,至少是有两到三千万亩的田地被老朱家的蛀虫们占据了。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