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3章 黄老之道(2 / 3)

庄不周 3065 字 4个月前

“你的意思是,我们还是以法治国?”共尉似笑非笑的看着陆贾。

“也不尽然。”陆贾摇了摇头:“法家能强国,但是也不是没有问题,他们的酷法成就了秦的强大,同样也毁灭了秦。如果还照这个模式治国,岂有不亡之理。更何况大王提升廷尉为上卿,已经激起了不少人的不满,如果再提以法治国,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反对。所以,我建议大王以黄老治国。”

儒家之中,又以思孟派为尊,一是西楚太学的祭酒孔鲋是思孟派,西楚令尹陆贾也是思孟派,可谓是两根顶梁柱,这个优势是任何一派都无法抗衡的。与之相对的荀派,因为出了李斯和韩非这两个着名的学生,荀派被儒者斥为法家,基本没有什么传人了,现在西楚太学还信奉荀派学术并且学有所成的,只有一个上蔡人吴巨。

思孟学派以学问见长,讲述儒家经典,那是他们的强项,一般来说,开坛讲学辩论,思孟派都是当之无愧的大赢家,其他的门派根本不也望其项背。

“大王,臣给你讲一件事,你就知道思孟学派的实力是如何的大了。”陆贾喝了一口茶,润润嘴唇,接着说道:“八月,济南伏胜来到咸阳,他是研究《尚书》的,年六十余,他曾经做过秦朝博士,名气大,来请教的多,来问诘的也多,可是应付一般的问诘者,伏胜根本不出面,只由他那个才十来岁的小女儿出面,就足以让大多数人铩羽而归了。”

“有这事?”共尉好奇心大起,他隐隐约约的知道好象有这么一件事,后世的儒生经常拿这个来夸耀的。这个伏胜好象活得很久的,后来汉献帝的伏皇后,就是他的后人。

“大王回宫问问几位夫人,就一清二楚了。”陆贾笑了笑,脸上有些无奈。“臣见思孟派势力实在太大,几乎已经能左右西楚太学的风气,左思右想之下,决定改而研究荀派的学问。”

共尉明白了,陆贾就是思孟派,这么说,他和孔鲋是一个派系的。

“但是,我现在是荀派。”陆贾诡异的一笑,接着说道。

“为何?”共尉不解。

陆贾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这是使用咸阳竹纸装订成的纸装书,是共尉按照前世的印象让陈乐制订的样式,现在是咸阳城里最风行的样式。

“这是臣的拙作,请大王斧正。”陆贾将书双手送到共尉面前,恭敬的说道。共尉接过书,瞟了一眼,只见深蓝色的封面上有一张洁白的长方形名签,上面用带有楚地风格的篆书写着“新语”二字。共尉皱了皱眉:“怎么还用篆书?”

“为什么?”共尉不解。

“臣以为,如果以研究学问论,思孟派有优势,但是,从国事论,荀派更佳。”陆贾轻声向共尉解释了一番。原来思孟派讲究的是内省,所谓“日三省吾身”,所谓“浩然之气”,他们讲究先从自身的修养做起,一步步的扩大影响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步。最显着的例子就是孟子,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为目标,这本来是好事,但是他们过于理想化,缺乏弹性,往往很难推行自己的理想,孟子周游列国一辈子,最后还是落魄而归,他自己还不承认自己有问题,只说是那些君主不识货。孔鲋就是活脱脱的孟子传人,如果不是遇到共尉这样的君主,他早就被人踢到墙角里去啃老米饭了。

“臣以前也是这么想,可是现在身为令尹,看事的角度有了变化。”陆贾瞥了共尉一眼,顿了顿,又接着说:“思孟派的理想……看起来很美,但是和墨家的兼爱一样,不切实际。而荀派则不然。荀子综合百家,融合儒法道墨,兼有各家之长,于治国颇有助益,只要使用得当,就是个能臣,那个吴巨,臣就十分看好,准备等一段时间调入令尹府,磨炼磨炼。”

共尉听明白了陆贾的意思,他沉默了片刻,淡淡一笑:“可是……荀子的学生李斯和韩非,那可都是法家的代表啊,秦以法亡,你不怕老夫子鸣鼓而攻之?”

“他已经攻过我了。”陆贾见共尉并不生气,这才松了一口气,淡淡的笑道:“秦以法亡,那是他们做得太过了。可是,我们为什么不想一想,如果没有法家,秦能扫灭六国吗?”

陆贾一笑:“大王,只有封皮是篆书,里面全是隶书。”

共尉这才点点头,翻开内页一看,果然全是隶书。比起篆书来,隶书要简洁得多,共尉要求所有的公文现在都用隶书,图其简便。篆书也不是不用,比如篆刻碑额、题写重要的场合还是用篆书。

共尉略微翻了翻,将书放下,轻声笑道:“你原本是思孟派,忽然转了荀派,那夫子岂不是要吹胡子瞪眼睛了?”

“岂止是吹胡子瞪眼睛,他把我堵在令尹府两天出不了门呢,差点说我是

儒门败类了。”陆贾收起了笑容,娓娓道来。原来,西楚太学之中,儒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派,除了墨家,没有任何一个门派可以和儒家相抗衡的,而墨家的领袖人物陈乐是个半吊子墨家,他现在擅长的是墨家中的工,对于墨家的其他学问,他并不擅长,而且墨家学问因为要求过于严苛,现在奉从的人已经很少了。共尉将工派的墨家引入工学院,将侠派的墨家引入军队体系,已经分散了他们的力量,因此在西楚太学,儒家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派。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