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2章 红杏出墙(2 / 4)

三国大航海 庄不周 3608 字 4个月前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诸葛均假笑着摇摇头,如果吴国也派人参加了,他当然可以透一点消息,吴国没参加,他就没有这个兴趣了。本来孙绍是邀请他的嫂嫂去的,诸葛亮认为妇道人家出门不方便,这才改派他来。据嫂嫂说,这个机械难度很大,但是如果真能研制成功,那么影响也将非常巨大,值得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

张温明知诸葛均在说谎,也不好再问,他岔开了话题,说到了诸葛亮研制的千里眼。诸葛均是老实人,他很实在的说,诸葛亮研制的千里眼是受孙绍的启发,而且孙绍现在研制的千里眼比诸葛亮研制的要好很多。从各个渠道综合的消息来看,在未来几年内,越国在这些方面仍将保持相当的优势,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诸葛亮才建议刘备和孙绍合作,派出他们这些人参与这个机械的研发。

张温没有吭声,越国给孙权送钟的事情他是知道的,虽然没有亲眼目睹那座钟,但是他听人说了,这钟的计时比漏壶和沙漏什么的都要准很多,里面的机构很复杂,孙权派尚方令研究了很久,还是没搞明白这里面的道理。

“你去见见你的兄长,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张温对诸葛均说。

诸葛均同意了,就是张温不关照他,他也要对诸葛瑾说的。来之前,诸葛亮就和他说了,这件事不仅关系到利益,更关系到名声,由诸葛瑾出面把这个消息通报给孙权,会让诸葛瑾在孙权心目中的地位更上一层楼。

孙登高高兴兴的走了。他把孙权的意思告诉诸葛瑾父子,诸葛瑾父子也十分高兴,很明显,孙权为了防止江东世家坐大,开始重用他们这些淮泗籍的外来户了。

孙权委托孙登召集群臣,公布了孙绍的书札,群臣各怀心事,议论纷纷,但是处在风口浪尖的顾家、陆家都不好吭声,相反,他们只能避嫌,而朱家和张家也不好多说什么,特别是张温,他被孙绍点名批评,这个时候更不好说什么。当然了,以他的聪明,对孙绍的用意是心知肚明,根本不激动,而是很安静的等待着孙权的结果。

就在此时,他见到了诸葛均。

张温出使蜀国的时候,和诸葛亮一见如故,用他的话说,蜀国如果

还有人能称为能臣的话,那诸葛亮肯定是排在第一位。这句话其实有意无意的把刘备和关羽都得罪了,因为现在最得刘备信任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关羽。关羽身为蜀国大将军,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诸葛亮虽然是丞相,可是他在座次还在关羽之下。张温后来面见刘备时,又有意无意提到了关羽和孙绍联手,在南阳破军斩将的英雄事迹,之后刘备犹豫了很久,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太子刘禅迎娶前将军张飞的女儿。

诸葛瑾听到这个消息后,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他立刻找了个机会把这件事告诉了孙登,然后再由孙登转告给孙权。孙权一边恨得牙痒痒,一边若无其事的说,既然有这么回事,你就和越王孙绍商量商量,看看我们吴国是不是也能加入进去,如果可以的话,就近派一批工匠送过去吧。

孙登当即照办,与正在吴国出使的宗正孙嵩和长乐卫尉周胤商讨了此事。孙嵩承认,确实有这么回事,但是之所以没有邀请吴国,是因为那段时间正好双方交恶,剑拔弩张的,根本没有合作的可能。孙登也没说什么,只是表示了希望加入合作的意愿。孙嵩答应回去请示一下,不过越王出海征伐了,可能一时半会的不会有答复,吴国可以先选拔人员,一有回复便参加。孙嵩最后又安慰孙登说,这件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你从他调集这么多人手就可以知道难度有多大,就算再等半年也不迟。不管怎么说,一笔写不出两个孙字,吴越终究还是一家嘛。

孙登笑笑。

然后周胤很快就让他笑不出来了,他告诉孙登,周玉病了,病得很重,一时半会的这亲大概是结不成了。

关羽虽然神经大条,但对这个举动的含义还是看得懂的,他不好责怪刘备,但是却因此和诸葛亮的关系变得更恶劣,在他看来,这是诸葛亮通过张温来影响刘备。这个举动只能让诸葛亮和张温的关系更加密切,所以这次诸葛均奉命去越国,经过建邺的时候,特地来拜访张温,而他的亲生兄长诸葛瑾还在其后。

张温和诸葛均一见面就十分亲热。等诸葛均说明来意,张温很好奇:“你们蜀国和越国有合作?”

“是啊。”诸葛均笑道:“越王有一个计划,要研发一个威力很强大的机械,他的人手不足,所以要和我蜀中联手,他们出钱出地,我们出一部分人和钱,成功之后,按投入的多少分红。”他顿了顿,又道:“我们收到消息,好象魏国也接到了邀请,正在遴选人才,不日送往越国。怎么,吴国没有接到邀请?”

张温摇了摇头,心道前一段时间孙家叔侄差点打起来,怎么可能有这个合作。不过,魏蜀都派出人员,而吴国如果置身事外,将来的分红且不说,这让外人看出孙家叔侄不合却是件非常不好的事情。上次孙家叔侄翻脸,曹操、刘备都陈边兵境,其险恶用意不言而喻,有了第一次,焉知不会有第二次?

“是个什么样的机械?居然能让你们蜀魏两国趋之若骛?”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