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德国佬的臭毛病(第四更,求订阅)(1 / 4)

他的研究是有回报的,从电动机械式的V1到采用电磁继电器的V2,再到V3。楚泽发明的V3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编程语言的计算机,也正因如此,很多人曾假设,如果楚泽不是生活在法西斯统治下的德国,他可能早就把V型计算机系列升级为电子计算机,世界计算机的历史将会改写。

事实上,他在研究V2前,就已经选择了电子管,只不过,电子管太贵了,个人负担不起,官方和企业也没有意识到电子计算机的作用。

然后,电子管变成了廉价的继电器。

只能说造化弄人吧!

“给他所需要的资金以及电子管,还有其它的任何方面的协助。”

第259章德国佬的臭毛病(第四更,求订阅)

4000根电子真管以及其它的相应的材料,需要多少钱?

大概也就是三四万美元。

可就是三四万美元,让人类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从38年推迟到了46年。

早在1938年,楚泽和他的朋友已经在考虑用2000个电子真空管和其他电子元件组装新的计算机。当他向一些人提出这个构想时,便被打上了“幻想”的标签,因为电子真空管的价格是昂贵的。

在作出这个指示之后,李毅安看着这份报告,尽管他并不知道,楚泽的到来,会给电子计算机产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肯定会制造出婆罗洲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毕竟,在度过战后最艰难的时光后,49年,楚泽再一次以重新组装Z4,还是手搓的那种。

尽管当时美国已经发明了早期电子计算机,采用继电器的Z4显得有些老套,但Z4编程的简单、具有异常处理能力的强大算术单元,仍然让人印象深刻。随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买下了Z4,用于数学和工程领域研究。此时电子计算机的时代已经真正开始,Z4成为历史上第一台完全正常运行的商业计算机,也是当时欧洲大陆唯一可用的计算机。

“到底是Z4,还是“ENIAC”呢?”

心里这么盘算着,李毅安难免会有那么一些期待,毕竟,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他,深知电子计算机是如何改变人们生活的。

现在,在楚泽提出这一设想后的第一时间,就被上报到公署。

“给他所需要的一切。”

在得知康德拉.楚泽需要几千根电子管和大约十万元左右的试验经费后,李毅安直接了当的做出了批示。

尽管康德拉.楚泽并不在柏林提供的那份名单之中,但却在李毅安的名单里,或者说,是少有的几个他能想到的德国科学家,没有办法——他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电子计算机之父。

与美国的同行不同,生活在纳粹德国统治下的他,既无从得知有关计算机的理论基础知识,也无法得到大学或者政府机构的资助,只能在卧室里孤身一个人开始漫长的研制工作,在黑暗中摸索前进。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