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匪礼失而求野兮(2 / 2)

皇明圣孙 西湖遇雨 1615 字 25天前

这话说的就很有意思了,前半句表面上“匪”是古汉语在赋这种文学表现形式上的固定前置词,意思应该是失去的道德礼仪要从民风淳朴的乡间去寻找其根源,但随着语境的变迁,则完全变了一个意思;后半句则是语出《鹿鸣》里的“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也就是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但实际上,这句话在大明要表达的意思已经演变成了绝大部分匪,其实就是官府在册的民户,只不过大明很多地方经济不发达,所以才会摇身一变成为匪徒,实现字面意思上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一旦官军清剿埋了家伙搬个板凳在村口嗑瓜子,官军又能奈他一介百姓如何呢?甚至往深了想,宗族势力在地方上依旧根深蒂固,打劫这种副业,就是整个村子一起干,或者一部分人创收,整个村子帮忙隐瞒,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本章完)

而无论朱雄英怎么计划只要大明需要发展,那货物运输都是少不了的,也就意味着他们生意的规模,能够继续扩大。

想想看,一个京城的水运生意就已经让他们发家致富了,如果经营的规模继续扩大到整个江南,那一年能挣多少钱?而阻碍这种规模扩大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运输安全问题。

朱雄英点了点头,这条建议不算是无的放矢,虽然目前跟船帮们关系不大,但确实是以后大明发展的阻碍。

毕竟不光是商业需要运输,即便是发展工业、农业,同样都涉及到产品流通的问题,而长江航道虽然目前作为大明经济的主动脉是畅通无阻的,但周围的这些毛细血管却有的地方堵塞了,同样会造成流通不畅。

其实,匪患打劫这就是一个治理成本的问题,地方官府不是没有能力去靖平境内的匪患,而是没有这个意愿。

毕竟这些土匪、水匪,很少会伤人性命,就是在偏僻的地方收点过路费,实在称不上什么心腹大患,甚至考成里都没有这项指标,而这些癣疥之疾,肃清起来却非常的麻烦。

所以官员们为了自己的政绩,都会选择把这种可报不可报的现象隐瞒下来,只要不闹出乱子来就权当不存在。

这是古代社会不是现代社会,土匪在历代王朝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危害性大小的问题而已,每到王朝末年风雨飘摇之际就有大片匪患出现不假,那承平年代就真的路不拾遗了吗?想想也知道不可能,生产力基础在这里摆着呢.哪怕是现在的大明,也只是在城池周围没有匪患,但在偏僻的广大乡村,零散的、不成组织的土匪依旧大批的生存着。

朱雄英听后,眉头微皱:“陈会首所言极是,运输安全确实是商贸往来的重中之重,不知各位有何良策?”

“还是希望朝廷能加强水路的巡逻和陆路的清剿,若是有官军的出动,那些盗匪自然不敢轻易造次匪礼失而求野兮,民固化于不恌。”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