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谢家小姐(3 / 3)

南陈灭亡后,谢伷不再出仕,俨然成了谢氏一门的末代宰相,自南陈之后,隋唐以来,谢氏一门再无高官显爵。

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唐受隋禅以后,太宗文皇帝为了加上皇室的统治根基,命人修撰《氏族志》,以抬高自身所在的关陇氏族,一些早年跟随秦王打天下的寒门庶族取得了士族身份,而像崔、卢、王、郑等一批成名已久的山东士族,纷纷遭到打压,而像谢氏这种随晋室南迁的新江左士族,就更加没了底气。

其二便是自晋室南迁以来,为打压门阀士族而渐渐形成的新的选官制度,大业年间,隋炀帝分科取士,到唐高祖武德五年一封诏书,将以自应考试为特点的科举制度确立为朝廷的主要选官制度。

家族没落,虽然有万贯家财,不愁吃穿;良田千顷,足以传家,但朝中没有背景,再大的家业在皇家眼里也不过是一头待宰的肥猪,一言不合可能就万劫不复。这也是谢维桢近两年来为女儿苦苦寻求一个好夫家的原因。

谢维桢知道,虽然门阀不再能左右朝廷的政策,但士族之间的联姻依然很有必要,这也是世家大族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谢瑜躬身谢过父亲,又在父亲胳膊上拱了拱,就转身飞回了自己的闺房,心里想着一定要让铃儿给自己找一身最漂亮的衣服,自己要在后天诗会的时候穿!

留下谢维桢一个人在书房中叹息,自己就这么一个女儿,平日里娇纵惯了,一身琴棋书画的本事悉数传给了女儿,又请来大家教授女儿读书写字,吟诗作对,女儿也学的扎实,十一岁时便已是附近的有名的才女。

然而,向来听话懂事的女儿,如今到了出阁的年纪,谢维桢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法左右女儿的想法了。

谢维桢出身陈郡谢氏,五胡乱华之后,谢氏作为侨姓世族之一,随晋室南迁至江左,逐渐成为与琅琊王氏齐名的世家大族。

六朝以来,谢氏一门封侯拜相,位居三公者不下十人,诸如将军,六官尚书,各州刺史等见于史传者多达百人。

只是如今谢家门可罗雀,就连曾经和谢家四世联姻的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现在都已经是高不可攀了。

谢维桢长叹一声,这偌大的家业,就要败在自己手中了…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在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苻坚的谢安,谢石,谢玄三人,而谢维桢便是谢安的四弟,谢石的四哥——谢万的后人。

当年谢万与郗昙一同北伐前燕,没有听从王羲之的劝告,导致大败而归,狼狈逃还,丢失了使谢氏家族得以兴旺发达的实力基础——豫州,被废为庶人,两年后虽然又被起复为散骑常侍,而谢万却在上任途中去世,散骑常侍也被朝廷作为赠官。

谢维桢的六世祖谢伷出仕南朝陈,历任左民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仆射。

然而就在南陈祯明三年,隋晋王杨广率领贺若弼,韩擒虎等攻破了都城建康,南陈覆灭,谢伷也以年老体弱为由拒绝了隋文帝的邀请,隐居钱塘,不再为官。

谢伷的八世祖便是谢万,但在族谱上,谢伷却被归在谢安一支之下。谢伷的高祖谢密本是谢万的嫡长孙谢思的次子,但因为谢密的堂叔谢峻无子,谢密就被过继给谢峻以承袭他建昌县侯的爵位,而谢峻便是谢安次子谢琰的小儿子。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