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千古一帝(3 / 4)

“所谓,成功不必在我,新学、理学,只要能有益于天下军民百姓,又何须来分彼此,非要争出一个高下贵贱呢?儿臣建了西山书院,虽是推广新学,可是对于理学大儒,一样心里敬佩的很,从不会对他们有门户之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毛纪先生有此才干,只凭四书五经,便能治国平天下,恰恰是儿臣的楷模啊,儿臣倒是极想,多向他学习学习。”

看着方继藩一脸真诚的样子。

“陛下,这…………”刘健更加为难。

照这么下去,宫中和清流非要引发冲突不可。

若是批评陛下,陛下脾气好,倒也不会计较。

可是……刘健知道,他们批评太子,而且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批判,这是陛下,所不能容忍的。

“陛下……”方继藩在旁,笑吟吟的道。

这些人,疯了似得上书,不断的夸奖,并且表达出了,这昌平,才是正确道路的愿望。

明里暗里,他们贬低新政,甚至……对太子殿下,也颇有微词。

可这些……

身处在内阁的刘健等人,却是两面为难,他们很清楚,他们是无法堵住天下读书人的悠悠之口的,可是对那昌平所发生的事,刘健并不认同。

新学重民富国强。

弘治皇帝不禁朝方继藩看去。

却见方继藩美滋滋的样子:“陛下,既然他们如此吹捧毛纪,想来,这位毛纪先生,一定是极了不起的人,他有此德行,且通过教化,而能有益于百姓,陛下为何,不对毛纪先生,进行嘉奖呢?”

“什么?”弘治皇帝看着方继藩,一脸不解。

朕还奖赏毛纪?

方继藩道:“儿臣认为,这不但要嘉奖,还要让天下的官员,都去昌平走一走,看一看,亲眼见识这太平之世,让他们瞧一瞧,毛纪先生和他的弟子们的政绩,若是昌平能够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么,大家都去看看,方才可从中学习到一些昌平的成功之处。”

而理学重教化。

他们更倾向于前者。

刘健道:“陛下………这毕竟乃是奏疏,臣若是擅自留中,只怕,会坏了规矩。”

内阁大学士,没有选择什么奏疏可以递入宫中的权利,若是擅自可以留中奏疏,和本身就是大逆不道。

弘治皇帝冷哼一声:“这些人,成日坐而论道,妄议朝政,是可忍、孰不可忍,难道非要让朕动用梃杖吗?”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推荐小说: